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8章 打折抄底(2/3)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数据,所以周泽端想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的给中国留下更丰厚的家底,毕竟他不知道自己能够在这个时空存活多少年。

除此之外,周泽端对电子产业也比较看重。虽然从现在来看电子产业基本也就运用在通信和雷达等少数地方,但是在几十年之后一个简单的电子产业所衍生出来的东西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不仅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连军事领域电子行业也开始冲击着主角的宝座。

当然,作为工业基础当中的基础,材料产业也是重中之重。现在中国的材料工业虽然有周泽端从金手指里面兑换出来的几十种高性能材料,横跨金属塑料等,但是中国的材料产业依然有很多基础上的不足,而现在的美国无疑是一个能够让中国很好弥补自己基础的地方。

当然,周泽端让这些采购人员紧盯的目标可不只有那些冷冰冰的设备,美国的人才周泽端现在也是眼热的很。经过建国之后十年的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拥有接近百所正规本科大学,但是这些大学当中很多学校都有较为严重的师资紧缺情况,严重制约着这些学校的办学能力,导致这近百所大学每年只能够培养出三四十万大学生,不到中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这个数字比起历史上的同期民国已经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距离周泽端心目中的目标还差的比较遥远。在周泽端的心目当中,以中国的人口体量,大学教育普及程度至少要达到20%左右,以现在5亿多的人口数量来算就是需要1亿左右的人口接受大学教育,算一个人平均40年左右的工作时间,那就是每年要有200万以上的学生接受大学教育。

当然,这也是周泽端有些钻牛角尖了,他把后世的数据那到现在来了。毕竟在这个年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把大学学历占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不过现在中国的教育情况确实对大学教育有更多的需求,所以周泽端把魔爪伸向美国那些大学教授的时候,国内很多新成立不久的大学都堵在教育部门口翘首以待。

当然,除了教育界的人才之外,科学界的人才和工程师以及高级技术工人这些都是中国人搜集的目标,其中尤以工程师为最。毕竟周泽端的系统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未来科技,但是要把这些科技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还是需要大量工程师队伍的,而现在中国的工程师队伍还非常稚嫩,急需外来力量的壮大。

当然,在吸引技术人才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苏联人的竞争,而此时的苏联人和中国人各自有着各自的优势。苏联人的优势在于他们同属于白种人,而中国人则属于黄种人,有时候这种人种之间的差异会影响着一个人的判断。

而中国人的优势则在于周泽端虽然实际上走着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并没有大肆的进行宣传,所以在世界的严重中国只是一个有些奇怪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则是无时无刻不在向世界输出他们那套主义的红色强国,这种意识形态的差别让有些人不愿意前往苏联就业,当然,这是在有同等待遇的情况之下。

不过说起待遇方面苏联人就赶不上中国人了,毕竟中国已经统一并且发展了十年时间,而在西方国家遭受经济衰退的情况之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经济专家估计中国的经济总量很快就要从以前美国的60%左右快速增长到美国的80%以上,虽然这里面也因为美国现在经济总量在快速减少。

不过有着这样的经济总量打底,中国人能够开出的条件普遍比苏联人高了一倍左右,尤其是一些在美国有着良好影响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国人更是不惜砸下重金邀请他们前往中国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

同时因为中国近些年屡有令世人惊叹的产品出现,包括有声彩色电影,人造尼龙丝袜,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等,让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