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不平之事(2/2)

朝臣有苦无处倾诉,中书令王大人贵为我朝宰相,却也不得不苟延馋喘于温季清一党的鹰爪之下,纵有满腔的报国热情,也是无用武之地,所以历来与德王殿下走得很近,以诉心中之苦。东都失陷后,王大人主动请缨督战中原,令陕西、河南六镇节度使奉令讨伐叛军,可这六镇兵马除了陈书礼抢先出兵以外,其他各镇均不为所动。无奈之下,他只得游走各镇,亲自督令出兵,此等忠良却惨遭如此构陷,实在是让天下人心寒啊。”

“末将替中书大人感到不值”,左侧一偏将愤然说道。

“不仅如此”,朱誉晟咬了咬牙,“温季清把平定东都的功劳全揽到了北司府衙,而按照他所说,那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杨都监,为此陛下加封杨都监为弘农郡公,同华制置使,加府仪同三司,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可这温季清却害怕杨都监功劳太大,对自己构成威胁,刻意减少对都监大人的奖赏,还让他那干儿子田福光夸大他自己的功劳。说温季清首先建议陛下幸蜀避难,收传国宝以及朝廷历代帝王的真容,并散家财搞劳将士,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保卫朝廷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又指使朝中的各位权臣为他请功加赏,为此陛下龙颜大悦,任命温季清这老贼为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好无耻的行径,难怪世人都说温季清父子厚颜无耻,卑鄙奸邪”,朱誉阙瞪眼骂道。

“确实无耻,也怪不得大哥刚进门忍不住破口大骂,只怕没几人能忍的”,楚云风慨叹道。说罢又左右循了几步,“杨都监受此功劳无可厚非,我北唐四十多镇兵马,看着东都陷落无不袖手旁观,若不是杨都监呕心沥血,与中书大人争取了陈书礼、刘宗柄、武宇通、周应仁

等几镇兵马的支持,只怕如今的北唐早已尽数划入南齐的版图了”,随之话锋一转,“只是温季清的厚颜无耻确实令人发指,他无一寸功劳,仅凭几句口舌之语,便成了如今朝中最大的功臣,遥领天下兵马。”

朱誉晟沉默着点了点头,思量一番,细细说道:“此人着实可恨,不知道残害了多少忠臣良将,好在京中北衙禁军早落在了他们的掌中之中,南衙十六卫徒有虚名罢了,他也没捡着什么大的便宜。”

“大哥此言差矣”,楚云风不以为然,“南衙十六卫确是只剩名分不假,可这观军容使并非只遥领京师禁军,十二卫还能遥领全国六百多个折沖府啊。以小弟推测,温季清此人本就狡诈无比,他下一步必会利用此便利,派遣自己心腹到各地节度使任监军,对各路藩镇进行严密监视。如今藩镇虽多不服从朝廷号令,可也并未尽数反了朝廷,多是假意顺着朝廷,不敢轻举妄动。温季清一党权势甚大,小弟料想各路藩镇必不敢违逆他,温季清也会借机除掉那些不顺从他的人。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