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3章经世之才(2/3)

为远远不足。”

一手握刀,一手抓钱,这正是林枫的想法,早在燕国开始强化前,林枫已经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了。却未曾料到司徒也懂的这个道理,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但司徒说出有不足之处,显然,林枫在某些方面,应该有所缺失。好奇地问道:“先生不妨直说,林枫愿闻其详!”

司徒一笑,带着几分猥琐,几分精明,道:“我观陛下在年前整理朝堂,颁布新法,招募新兵,提升将领,想必陛下急于求成,希望在短时间内,让燕国崛起。在下以为,陛下做法的确不错,但陛下所为,多为长远考虑,燕国欲在三五年崛起,陛下只需抓住四样东西,必能立于长久不败之地。”

“那四样?”

“民心,律法,土地,军队。”司徒吐出八个字,解释道:“古语言,得民心者得天下,目前陛下颁布了不少利民措施,若欲巩固延续下去,就必须建立完整的律令,重点治国。有了律令,相当于有了框架,不光限制小商小贩不敢以身犯险,士族门阀亦不敢冒犯,就算将来门阀想依仗财力扰乱燕国经济,也必须考虑燕国律令。

其二,燕国目前最赚钱地方,莫过于各州各县的骡马市了,陛下已敕令州县府衙控制,未来商业潜力无限。但是,燕国土地贫乏,粮食产量极低,百姓每年上缴粮食,尚不足以饲养军队,何况乎,酿酒非常浪费粮食,如此陛下若增加百姓赋税,或收购国内粮食,岂不是失了民心。

而今,陛下为酿新酒,大肆从宋国收购粮食,的确缓解了燃眉之急,可却非长久之计,一旦到了灾年,或生战争,宋国减少粮食交易,岂不是卡住了燕国咽喉。

为今之计,可把目光望向东方,晋国虽亦地处北方,却拥有大量肥沃土地,且不说晋南产粮区,单单夺下晋西,丰州,汾州,亦足以有充足产粮区。

其三,陛下练新军,在北方取得大胜,可戎族乃游牧民族,常神出鬼没,但郑国,赵国不同,一旦开战,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所以,陛下训练新军,必须敢战,能苦战,不畏战。如此,来日无论与任何国家起了兵锋,燕国均能立于不败之地。”

林枫越听越有兴趣,这司徒言语,还真让他大开眼界,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他心中有不少盘算,却没能向司徒这般详细,全面。

暗暗记下司徒话语,林枫试探的问道:“先生厉害,不愧为不世奇才,朕正缺少先生这样的人,不知先生可否留在燕国,与朕一起复兴燕国,鉴证列国统一。”

司徒十八岁起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不过收效甚微,还被贬低为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徒,当前与林枫交谈,他没有在对方神色与言语中看到或听到半点轻蔑之意,相反对方对他尊重有佳。

司徒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道:“陛下,我周游列国,去过不少国家,向不下十位君王进言,不过无一不备驱逐,陛下想知道原因吗?”

“朕不懂,却也能猜出来,肯定是先生的理念与对方治国理念不符,若采纳先生建议,恐怕会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那些君王忌惮反对势力,不敢拿出铁血手段,想来该是如此吧。”林枫猜不出缘由,却大概能理解。

司徒面带几份惊愕,没想到林枫竟能猜出自己遭遇,心中不免佩服,道:“的确这般,在下治国思想不过三点,可有三点涉及不少利益,没有大魄力,大作为的君主,确实不敢采纳。”

“可否说说看。”林枫好奇,不顾司徒暗讽,再次询问。

像司徒这般偏执之人,又有经世济国之才,长期郁郁不得志,按理来说非常不应该,可事情就不靠谱的生了。

司徒抬头望了林枫一眼,略显深沉道:“当然,陛下想听,我非常荣幸。”以前,但凡有人听到他的名字,不要说耐心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