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城门一战(2/4)
邓禹应了一声“好”,便将铜剑横搁在王琦的脖颈上,推搡了他一下吼道:“走!”
王琦甚至有些心甘情愿的跟我们一块儿走到城门前。守城门的士兵一看到我们挟持着县令长王琦到来,在县尉曾铭的指令下迅速将城门关闭。
“围起来!”曾铭命令道。
城墙下看守城门的士兵一接到命令,“哗啦”一声便要将我们围起来。邓禹最是沉不住气,看着围过来的士兵开口骂了一句“不开眼的狗兵仔,老子杀了你们”,接着将王琦往沐玉那边一推,对沐玉道:“看好他!”便提了铜剑直奔向那群士兵。
那些士兵看到一个凶神恶煞的人恶狠狠地冲向他们,不自禁的将手中的长戟齐齐指向邓禹。邓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青铜剑在手,只管对着刺向他的长戟格挡,挥砍。左右腾挪,上下弹跃,青铜剑影随人影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的砍杀。这几个士兵哪遇到过这等身手的敌人?作为县尉曾铭的手下,平日里干的都是一些维持一县治安的活计,欺负的都是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哪打过什么仗?哪见过真正沙场敌人?故而,不出半刻钟,这些人都被邓禹夺了手中的长戟,身上或轻或重的受了些皮外伤。
曾铭看到邓禹如此凶猛,顷刻之间便打倒了十几人,心中恼怒,顺手从旁边以为士兵手里要来一张弓。上箭,拉弦,弯弓一气呵成,“嗖”的一声,箭离弦颤,那只羽箭直直飞向邓禹。邓禹闻得风声,身子一转,青铜剑向背后一挥,“咔嚓”一声,箭断为二。箭羽坠落在地,箭头却钻进了躺在地上的一名士兵腿中。那士兵吃痛,“哇”的一声哭叫起来。邓禹刚刚立住,曾铭的第二支箭又至。邓禹如前法而挡。曾铭眼见邓禹一次次将自己射向他的箭阻挡开去,心中甚是恼怒,大喊道:“弓箭手准备!”站在城墙上的弓箭手一听命令,立时弯弓搭箭。
“瞄准那个满脸络腮胡的,给我把他射成刺猬!”
未等我们对邓禹做个提醒,一瞬间便百箭齐发。邓禹挥剑格挡,却终也是双拳难敌四手,顷刻便挨了一箭。好在射在无关性命的部位。我见此景,立时破尘剑一挥,闯入乱箭之中。剑舞成一个屏风,并着邓禹,一同阻挡来势甚急的箭。
“曾铭,你给老子住手!”被沐玉推进乱箭之中,挨了一箭的王琦痛声高喊。
曾铭听到王琦的一声喊叫对众人喊道:“住手!”箭雨骤停!
“把城门打开放我们出城!”我向曾铭喊道。
曾铭看了看被沐玉挟持着的王琦,又看了看受了伤的邓禹,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对城门下受伤的士兵喊道:“开城门!”
“慢着!”站在曾铭右边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喊道。
“封大人何故阻我?”
“曾县尉,放跑了私闯牢狱的人你我可都担待不起啊?”那被曾铭唤作封大人的人若有深意的道。
此人名唤封吉,海曲县县丞。
当时的海曲县城有一个行政长官,也即县宰就是县令长王琦。县令长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设定的职位,它是一县的行政长官。当时的职位设置方式是根据人口多少设置的,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成为长。现在,正值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之秋,至于海曲县城有没有一万户人口,王莽已无从查考,随县令长所报人口而定,所以王琦才得了个县令长之职位。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来,每县有县丞、县尉各一人,如海曲县。但大的县城有县尉两人或者更多。这个封吉便是海曲县的县丞。
“封大人,你可看清楚了,下面可是县令长王琦王大人啊!不放了他们,他们能放了王大人吗?”
“曾大人,你以为我们开了城门放他们出城,他们就会放了王大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