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一代女皇】(3/4)
武旧臣们。
也许,你会说,知足才能常乐。作为一个女人,不仅坐上了皇后的宝座,而且自己的儿子又当了太子。普天之下,再也没有第二个女人能够相比,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何必非要把文武旧臣赶尽杀绝呢?
其实,武则天何尝不想过几天太平安心的日子,但当时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不允许她绷紧的神经有丝毫的松懈。那些反对者对她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会把她从台上拉下来。
虽然武则天有李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但许敬宗和李义府资历浅职位低,这些人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不足以与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相抗衡。而那个李勣是个处事圆滑的家伙,关键时刻就脚底抹油,靠不住。
所以,武则天若想打倒长孙无忌等人,从根本上确保后位稳定,就不得不对这些文武旧臣来一次大清洗。
再看反对派,在经历换易太子的事件后,他们隐隐感觉到危险在步步逼近,好在他们还有资本与武则天对抗,这就是除了被贬到潭州当都督的褚遂良外,他们的官职基本未动,依旧身居要职。比如,长孙无忌仍然是太尉,韩瑗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这些官职是反对者的底牌,也是他们最后的防线,必须死守,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
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些老家伙在朝中根深蒂固,一下子撂倒他们是不现实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个接一个让他们慢慢消失。
显庆元年(656年)正月,武则天让唐高宗为自己的儿子找几个好老师,以便培养出治国之才。在武则天的怂恿下,唐高宗任命于志宁兼太子太傅,特设太子宾客,由韩瑗、来济、许敬宗兼任,让他们一同辅佐太子。
明眼人都看得出,把许敬宗摆到和韩瑗、来济一样高的地位,是提高支持者的地位,限制反对派的活动。
也许你会说。只要搞掉长孙无忌,其他的人就蹦跶不起来了。的确。擒贼先擒王,这不假。但长孙无忌是皇帝的肱骨,也是朝中威望最高的大臣,想扳倒这种重量级的人物,难度较大,而且如果贸然对长孙无忌下手,会引来朝中众大臣的反对,这种不得人心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
所以,武则天准备绕开这堵墙,对其他反对者下手。把长孙无忌彻底孤立起来。
武则天准备亮剑,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反对派也不能闲着,必须接招,伺机反扑,否则连反扑的机会也没有了。
若想搞垮武则天,自然是反对的人越多越好,但朝中的臣子们见皇帝和武则天穿一条裤子,所以都不愿意趟浑水,不敢拍着胸脯表态反对武则天。
官场中的人都习惯于自保。他们既不敢得罪武则天,也不敢得罪手握大权的长孙无忌等人,于是,选择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更多的人做了骑墙派。
对于官场中的老油条们,反对派没辙,只好另觅他人。这时。被贬在外的褚遂良进入了反对派的眼中,如果把褚遂良调回朝中。那么反对派的实力就会增加不少。于是,褚遂良的好朋友韩瑗被推出来。做了急先锋。
天授元年九月初九,正是遍地黄花、秋高气爽时节,神都洛阳艳阳高照,明堂上空祥云缭绕,一只高傲的凤凰就耸立在明堂巨大的圆顶上,明堂四周簇拥着金色、碧色和白色的各类彩旗。身着天子衮冕服饰的武瞾登上应天门城楼,呼前拥后的是满朝文武、王公贵爵。
在经历了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九百余人奏请她废唐立周,又有文武百官和全国各州县共六万之众以同样的请求向她上疏之后,被称之为武周的一代王朝,以她的正式登极而就此建立,此时,离光宅元年她以皇太后之身临朝称制已有六年,而在之前,她以“二圣”姿态出现在朝廷则要追溯到二十几年前的高宗麟德年间。更改年号、大赦天下的敕令已下,赐酺七日就要开始,举国同庆的序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