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一代女皇】(2/5)
,而且是心甘情愿去做。
同时,她又要摆脱儒家纲常伦理对自己的掣肘,她非常清楚,如果严格按照儒家的纲常伦理行事,那将一事无成。
如果,对付以武力相对抗的敌人,需要的是勇气和胆量,那么,对待儒家的纲常伦理则需要高超的智慧和不同凡响的手腕,这就是立足现实,另辟蹊径,自寻出路,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变革。
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找出更多的证据证明自己就是那个受命于天的女皇帝。
身为皇后且主政多年,武后熟悉皇家诸多礼仪,也自然懂得君权神授之要害,曾参与高宗各项皇室祭祀活动,麟德三年春正月,高宗升泰山行封禅之礼,武后即为亚献;她还以皇后名义多次祀先蚕于北郊。
这是皇室的荣耀,象征着皇室牧民天下的至高权威和尊严。正是这皇家礼仪启迪了武后,使她懂得如何宣扬天命,如何利用天命。
在临朝称制后,武后就把一切礼仪规则演绎成与天命相呼应并为己所用的成规。武后一向都是自信的,从来都未曾怀疑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深知这些事情只能一步一步去做,功到自然成。
为打造声势,武后在东都洛阳建造气势恢宏的明堂,其前后还配有独具一格的应天门和天堂。
工程落成后,武后着天子衮冕礼服,率武百官祭祀李氏皇室暨武氏之先祖;之后,又驾临万象神宫内接受群臣朝贺,并于明堂设宴,大飨群臣。
还置铜匦于午门外,设延恩、招谏、伸冤、通玄四箱,借以广开言路,招贤纳谏。探测天象民意,受理冤案申诉。武后崇尚佛学。尤其是对华严宗、北宗禅情有独钟。
与早期先帝太宗崇尚佛学不同的是,武后在推崇佛学的同时。又别出心裁、苦心积虑地将儒、释、道加以组合,经纬交错,抑扬有度,把其演绎成有利于她称帝的重器。武后不想把任何一种教义绝对化,
就是不想被某一教义捆住自己的手脚;她可以偏爱某种教义,但现实之中又容不得她迷恋某种教义,在很大程度上,她只能把这些教义变为为己所用的工具。
白马寺主薛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述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来做阎浮提主,唐氏应当衰微。武后下制将《大云经》颁布天下,
每个佛寺收藏一本,令僧人于高处讲。凡此种种,武后就是要在称帝前夕,需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合理而有信服力的诠释,包括过去的现在的还有将来的,
一切都要在天命的演绎下使之顺理成章。使之名正言顺,一句话,就是要把自己天子配享明堂的戏做足够,做充分。也为日后巩固皇权打好基础,开辟前程。
她自己可以怀疑天命,但决不能让天下人怀疑自己女主天下的身份。以至于在自己已经称帝之后,还要为前朝的李君羡平反。而其中所牵涉的事件,更是对她称帝前后产生过深厚的影响。
早在服侍先帝太宗时期。当时被册封为媚娘的武后,就依稀听到过武媚娘的传,其实,那只是一首流传在坊间的与自己的赐号同名的曲,纯属巧合。以后,就有错杀李君羡的真实故事。左武卫将军李君羡,军功极高,深受太宗器重。
太宗创业之初,他曾跟随太宗征讨刘武周和王世充等,每次作战一定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前后赐给宫女、马牛、黄金、杂綵等不可胜数。
太宗即位,多次迁任后为华州刺史,封武连郡公,宿卫玄武门。当时,屡有太白星于昼间出,太史占卜言:“女主昌”,期间,民间又传“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令太宗李世民甚为不安。一次,太宗召集武官在内廷饮酒,行酒令时让众人各报自己的名。李君羡自报名为“五娘子”。
太宗愕然,又因为李君羡封邑的属县中有“武”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