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征战天下】(3/3)

存城!

任存城守将迟受信不识时务,拒不投降!这时唐军中有人担心了,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给刘仁轨提醒:这种人人面兽心。不能信任他们啊!孙仁师这么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黑齿常之率部第二次向唐军投降!所以孙仁师等人不相信他也是情理之中的。

具体是这么回事:三年前,百济王室投降之后,黑齿常之很识时务,也率部向苏定方投降了。可惜,取胜之后的唐军开始出现了军纪不严的情况,发生了多起唐兵抢劫的事件,一些百济百姓忍无可忍开始出现抗拒行为,结果被唐兵给杀了。

黑齿常之一看这架势,觉得自己投错了人,就带着十来个心腹跑到任存山,占山为王,十来天时间就拉起了一支三万多人的部队。这让英雄的苏定方大为恼火,就亲自带兵来攻打任存山。

但是因为任存山地势险峻,叛军又修造了很多防御工事,再加上唐军兵微粮少,就撤军了!直到现在,百济复国运动失败,看到大势已去,黑齿常之才再次投降!听到孙仁师的提醒,刘仁轨坚决地表达了对二人精准的看法:我看这两个人都是智勇兼备之人,很重视信义。

以前降而又叛,是因为投错了人。现在我不但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反而给枪给粮,他们肯定会感恩戴德,以死效力,不用怀疑!黑齿常之没有辜负刘仁轨的信任,带着队伍直接就去攻打任存城。黑齿常之不负众望,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刘仁轨对他的信任,没费大多力气就攻克了任存城。

自此,百济完全彻底灭亡!在《三国史记》百济本纪最后,史官对百济做了一些评价,我呢,就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吧:“百济,所行多非道,……唐天子再下诏,平其怨,阳从而阴违之,以获罪于大国,其亡也亦宜矣。”“再”是“一再,一而再”的意思!往后已经没有百济什么事了,从此开始,百济只能存在于史书中了。

但是,对于唐军,对于刘仁轨来,接下来还要做很多工作!毕竟,杀的人要埋,拆的城要修,逃亡的百姓要返乡……刘仁轨一直在致力于战后的恢复工作,直到公元664年,长达三年之久。

高宗李治体恤刘仁轨在外辛劳,派刘仁愿前来代替他,让他回国。刘仁愿跟刘仁轨的关系应该不错,当初李义府就翻船事件就曾经暗示刘仁愿找个机会找个借口杀掉刘仁轨,但是刘仁愿没有屈服于李义府的淫威,不但保护了刘仁轨,而且还大力支持他。

刘仁愿来到百济后,也劝刘仁轨回国休息,他推心置腹地对刘仁轨:作为将军,常年带兵在外,很容易遭到一些人的诽谤,去年我从百济回国后,就遭受过这么一次。

你还是赶紧回去吧,免得惹祸上身!但是,刘仁轨再次拒绝了皇帝和刘仁愿的好意!虽然有可能受到人的诽谤,虽然有可能被扣上“谋反”的罪名!我无畏无惧!为将者,只要有利于国家,即使承担风险,我也将坚持下去!“人臣苟利于国,知无不为,岂恤其私”

刘仁轨还是比较懂政治的,并没有傻傻低头苦干,他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章,提前分析了形势:“夷人心服,众心未安,必将生变”、“百济、高丽,旧相党援,倭人虽远,亦共为影响,若无镇兵,还成一国。”他相信,这个辞能够让皇帝放心!因为他知道,灭亡百济并不是大唐东征的最终目的,皇帝的真正目的是:“留兵海外,殄灭高句丽。”

【笑容寄语】大家先将就着看啊,我呢因为时间的原因,最近一段时间(约一个星期)可能用于更新的精力不够。待日后,我将重新审慎,还大家一个精彩的大唐征战史啊!(未完待续。)xh118

&l;/&g;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