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零章 修养决定行为(2/3)
,他都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伯光,你可知光武帝称帝之后,日子过得是何等样子?”
不等田凡回答,他续道:“光武帝之所以能称帝,很大原因在于他有手下云台二十八将的支持,这帮人多是氏族或者豪族,在地方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光武帝才能很容易地在地方上征粮、征丁,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士卒可用。
“光武帝称帝之后,有一次想清查他老家南阳郡的土地,他知道地方氏族不会同意他按照田亩征税,因为氏族手中实际掌握的土地要比官府登记的多得多。所以,他明说了,我不是要征税,我只是想看看天下间到底有多少土地,好做到心中有数。你想象一下,一个皇帝将话说到这种程度,这是多大的让步?多大的耻辱?
“可即便是这样,他依旧难以达成心中的想法。朝廷派去的使者清查土地的时候,地方大族和地方小吏沆瀣一气首鼠两端,百姓也在他们的支持和鼓动下不予合作。使者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回复光武帝,将实情相告。光武帝很生气,你可以想象,他只是想清查自己家乡的土地,这帮老乡竟然不予合作,他岂能不气?于是,他派兵赶赴南阳,欲继续完成清查土地之事。
“可是等到军队一到,将领们发现南阳变得清净了很多,许多村庄了无人烟,许多良田无人耕种。将领们调查之后才知道,原来百姓们全都逃到山里去了。朝廷使臣知道,没有百姓耕种,你就是有再多的土地也是没用,所以将事情呈报给光武帝。光武帝更是生气,可也没有办法,只能下令撤军。
“等军队一撤下来,逃进山里的百姓又回来了。光武帝知道之后,只能徒呼奈何。他知道,百姓们逃入山林一定是地方大族的指使和鼓动,地方大族为了阻止他清查土地,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他想不通,为何在他起兵的时候,南阳的大族鼎力相助,现在却对他防范之心这么重?光武帝到底是个聪明人,没几天他就明白了,因为他现在再也不是南阳的那个籍籍无名的刘秀,而是大汉天下的天子!在他没成为天子之前,他的成就越大,给家乡父老带来的好处就越大,可一旦他称为天子,他与氏族之间就成了对立关系。朝廷想收取赋税,必须由大族配合,大族想发财,则朝廷就必须少收一些,这就是矛盾集结点。
“光武帝心中很失望,他想到了一个让他很沮丧的问题,南阳是他的家乡尚且如此,其他地方还用尝试吗?他一直认为成为了天子,天下就是他的了,没想到这个天子却是如此悲剧,连一个小小的南阳都拿不下!而究其原因,是那些在地方上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捣乱,他更加伤心的发现,他手下受到重用的那些人,都是世家大族的人,他想改变这种局势,竟然无法下手,无人可用。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势,光武帝一朝开始重用皇亲国戚和宦官。呵呵,你别看世人将宦官和外戚贬低的一钱不值,可这都是因为世家太强大,皇帝想跟世家争夺利益却无人可用,这才不得不用他们。世家控制着学问,控制着舆论,他们说什么自然天下人以为就是什么,他们自己做的错事肯定不会说,别人做的错事他们肯定会大说特说。
“不过……宦官和外戚多数都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做事却显得……呵呵,伯光,问你一个问题,你说说有文化的人做事和没有文化的人做事,有什么区别?”
田凡想了一阵,最终摇摇头,道:“晚辈不知!”
彭老神仙笑笑,道:“有文化的人,往往会有良好的修养,一旦这种修养形成,就会深入骨髓,这辈子都去不了,一个人的修养往往能决定这个人做事的方式。你可以想一想,一定是这样的!
“有文化的人做事有迹可循,而没有文化的人做事却很难有底线,容易不择手段!因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他从小受到教育,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