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名臣篇之臧文仲(?—前617年)(2/3)

:‘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展禽的话,是不能不听从的.‘

4人物评价

文仲的扬名于当世,也是与他的高风亮节分不开的。他从善如流,不耻下问,居要职贵赏罚分明,而不居功为已有。为世人所景仰。

5臧文仲居蔡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智也?”

臧文仲是鲁国大夫,早于孔子一百年左右。有人称誉他的智慧,孔子举出这个例子来表示不赞同。

臧文仲是鲁国非常重要的执政大夫,也是性格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废除国内各地关卡税费,以利于经商,为鲁国的经济繁荣作过贡献。与本章内容相关,可以讨论他有限的无神论思想。天人感应,说天象与人事存在某种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在上古,被人视为当然,极少人对此有过怀疑。元前639年,鲁国大旱。鲁僖公要烧死仰面朝天的畸人用于求雨——据说老天爷担心雨水会流进仰面朝天者的鼻子里去,所以不下雨。鲁大夫臧文仲对此无稽之谈表示怀疑,他对君主的劝谏是一道充满机智的二难推理:老天爷要杀仰面朝天者,就不应生出他们;如果老天爷因怜悯他们而不下雨,那么烧死他们,旱情将更严重。后来人们把臧文仲的故事作为“无神论”的美谈。事实上,臧文仲只不过对“天人感应”的观念做了一次有限的抵挡、掠过怀疑的一瞥而已。他还不可能像思想家那样,去做哲学或科学的“智力探险”,如他们同时代的欧洲智者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等人那样。臧文仲从不反对祭祀,甚至还陪同国君亲自去祭一只飞到神庙的海鸟;为一只大龟建造一座庙宇。传统中此类矛盾很多。人们往往择其一点不及其余。看到臧文仲劝谏鲁僖公不要烧死残疾人祭天,就以为是“无神论者”,就是一例(相同的例子在子产那里也有)。《诗·小雅·十月之交》曾借日蚀、地震,申明上天告警,下界须修德以应天意,却又说:“下民之孽,匪将自天”。这也是一个矛盾。很像臧文仲。上古先民科学认识的复杂性,是不能简单化处理的。如果考察臧文仲的一生事迹,毋宁说,他更像是一个有神论者。

孔子似乎对此人评价不高。在另一个地方,孔子还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孔子批评臧文仲的两件事,一是批评他为占卜用的大龟建造庙宇;二是批评他不能举贤。第一件事表现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一贯性特点;第二件事表现了孔子对知贤而不能举贤的不满。于此可以窥见孔子的政道观念。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建造大庙给占卜用的大龟居住,斗拱上刻画了山川,柱子上刻画了水草,这算什么明智?”

【注释】

蔡:大龟,蔡国盛产大龟。

山节:节,斗拱;山节,刻画山形的斗拱。

藻梲(音桌):藻,水草,棁,梁上短柱;藻棁:刻画了水草的短柱。

“无神论者”子产:公元前525年冬,彗星在火星旁出现,巫师们断言:宋卫陈郑四国将因此而发生火灾。郑国的巫师请执政大夫子产用国宝祭天免灾,子产不许。第二年,四国果然发生了火灾,预言应验。巫师说:“不听我的话,郑国还得失火。”许多人吓得来求子产,子产仍旧不许。他对此发布了怀疑者的洞见:“天道远,人道近,二者互不关联。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天道和人道的联系规律呢?巫师懂什么天道,无非言多偶中罢了!”这就是后人称颂子产是“无神论者”的故事。但子产后来也因为火灾的缘故,大筑土地神庙,祭奠四方神灵祈求消灾弭祸——他到底也没有挺住。

6臧文仲如齐告籴

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