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篇之季平子(?—前505年)(1/2)
季平子(?—前505),即季孙意如。春秋时鲁国正卿,姬姓,季氏,谥平,史称“季平子”。其封地即为现在临沂市平邑。
其祖季武子。季文子生季武子。季武子生季悼子。季悼子生季平子。季平子生季桓子。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专鲁国之政。季平子继承武子遗风,辅佐鲁昭公、鲁定公,甚至摄行君位将近十年。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
1人物生平
季武子生子纥,纥尚未立为卿就死了,于是季武子之孙季平子继承了季孙氏,并且发扬光大了季孙氏。
昭公在位年间,季平子执政专权。他为人跋扈,与其他卿家大夫结怨,结果想要摆脱三桓凌驾公室现状的鲁昭公联合郈氏、臧氏,讨伐季平子。季平子一时慌了,连忙请罪。再三请罪而昭公不放弃攻打他的意愿,于是双方交战。此时,作为三桓的叔孙氏、孟孙氏发兵援救季氏,击败鲁昭公的军队。昭公无奈逃到齐国。齐国伐鲁,气焰嚣张,自称“主君”,完全把逃难的昭公当成大夫看待。昭公于是往晋国求助。季平子却早有一着,他重金贿赂了当时晋国六卿,结果晋国让昭公暂居乾侯。从此,季平子摄行君位,俨然鲁国君主。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阳虎作乱,囚季孙斯,逼季孙斯盟约。定公七年,阳虎执政,把季孙氏占据的权位抢走。定公九年,季桓子为首的三桓把阳虎赶走,总算把权位夺回。定公十年,叔孙氏的家臣侯犯又作乱。平定祸事不久,定公让孔子执政。
2后世评价
季平子的这种僭越行为影响深远,日后他的家臣阳虎作乱,不能不说是受此影响,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至于他以人牺祭亳社的事情,只能说明当时的惯例是这样。
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秘密会社》
3鲁语24子服惠伯从季平子如晋
平丘之会,晋昭公使叔向辞昭公,弗与盟。子服惠伯曰:“晋信蛮、夷而弃兄弟,其执政贰也。贰心必失诸侯,岂唯鲁然?夫失其政者,必毒于人,鲁惧及焉,不可以不恭。必使上卿从之。”季平子曰:“然则意如乎!若我往,晋必患我,谁为之贰?”子服惠伯曰:“椒既言之矣,敢逃难乎?椒请从。”
晋人执平子。子服惠伯见韩宣子曰:“夫盟,信之要也。晋为盟主,是主信也。若盟而弃鲁侯,信抑阙矣。昔栾氏之乱,齐人间晋之祸,伐取朝歌。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使叔孙豹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次于雍渝,与邯郸胜击齐之左,掎止晏莱焉,齐师退而后敢还。非以求远也,以鲁之密迩於齐,而又小国也;齐朝驾则夕极于鲁国,不敢惮其患,而与晋共其忧,亦曰:‘庶几有益于鲁国乎!’今信蛮、夷而弃之,夫诸侯之勉于君者,将安劝矣?若弃鲁而苟固诸侯,群臣敢惮戮乎?诸侯之事晋者,鲁为勉矣。若以蛮、夷之故弃之,其无乃得蛮、夷而失诸侯之信乎?子计其利者,小国共命。”宣子说,乃归平子。
译文
诸侯在平丘盟会时,晋昭公派叔向责备鲁昭公,不让他参加盟会。子服惠伯说:“晋国听信蛮夷邾、莒的话而抛弃了兄弟的鲁国,他们的执政者有二心呀。有二心必然会失去诸侯的信赖,又何止只是失去鲁国的信赖呢?一国的国政出现失误,必然要加害于别国,鲁国害怕受到强晋的侵害,不能不对晋国恭敬,应该派上卿去晋国谢罪。”季平子说:“这样的话就应该我去啦!只是如果我去,晋国一定会找我的麻烦,谁愿意做我的随从?”子服惠伯说:“既然是我出的主意,还能逃避危难吗?请让我作随从。”
晋国人逮捕了季平子。子服惠伯去见韩宣子,说:“诸侯盟会,由信义把他们结合在一起。晋国作为盟主,是主持信义于天下的。倘若诸侯盟会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