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名臣篇之公仪休(2/5)

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却而被免去宰相之职,那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鱼来吃。因此,我是决对不能收人家送的鱼。”

具体故事

子明拜访老师公仪休,见老师不在便坐下读书。公仪休一进房见子明已在房中,问:“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子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回答道:“老师,我刚来一会儿,您吃过饭了吧?”

“嗯,刚吃过。”公仪休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子明点点头,应道:“是的,鱼的确好吃。”公仪休哈哈大笑:“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道:“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子明出门去看,过了一会儿领手提两条大鲤鱼的管家进门。管家满脸堆笑:“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公仪休推辞着:“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离开。

子明奇怪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子明恍然大悟:“老师,您说的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4评价

对公仪休嗜鱼故事的评价:公仪休嗜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因为失去了俸禄,什么爱好也都无法实现了,因此,受贿是不合算的。公仪休是出身鲁国的博士,鲁国的博士或当为儒生,公仪休在这里所讲的道理,却又不同于儒家的那些从高起点出发的大道理。不过。这里讲的小道理,却很实在,人人能算这笔账。如今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贪官们,原来都是有地位的官吏,他们原先的薪金本是可以享受不错的生活,如今要想自由地享受其本来应得的薪金,还能够吗?

儒家是一个起点很高的学派,孔子的‘士志于道‘,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培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造就了大批的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骨‘的伟大人物,这是一部二十五史,以确凿的史实昭示我们的,任谁也无法否认。

5影响

拒鱼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据说,其在执国理政、肃清吏治方面颇有卓识。然而,让他名垂青史的却是他嗜鱼而不收鱼的典故。公仪休嗜鱼,于是有人给他送鱼。一条鱼,算不上贿赂吧?但送鱼给相,即便别无企图,也难逃行贿的嫌疑。因为权重位尊的人,很难得到纯粹的感情,去送鱼的人至少都怀着一个甚至一个以上的目的。更何况,送鱼的人还是别有用心的,毕竟公仪休好这一口,投其所好,这是策略。但,没想到公仪休会拒绝,于是问,你嗜鱼,何故不受?公仪休答了两句话,直白,老实,却给人颇多启迪。“以嗜鱼,故不受。”就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收。不看下文,这话似乎有些道德克制的意味,就像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喜欢美女,但仍要发乎情,止于礼。能有这番岿然不动的自律功夫,当然了得。不过,能如此不食人间烟火地克制欲念,似乎很难。更何况这些送鱼的人,可能还是亲戚朋友、旧识故交,甚至是交头换颈的哥们。人不是生活在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