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28.010精神病患者(3/4)

我有权利知道我上车后去哪里,你们不能这样,这是侵犯权利。

两个“特勤”恶狠狠地警告他,你要安分一点,你不安分你就是死!

“囚车”(在戴效章看来,这辆限制人身自由的车辆,与囚车别无二致)越拉越远,一个多时后,开到没有路标的地方。随后,戴效章从车窗外瞥见“京津高速铁路”的箭头,还看见南四环的路牌,看到红门大红门这边有个“红门路”的标志,用木头写的,插在路上,里面就是农村了。越走越远,这一带是破烂的工厂、仓库,高高低低的树林,冷寂得可怕。

傍晚时,“囚车”在一个写有“凯安达储备仓库”的楼房前停下,那是个破旧工厂,里面有两层楼,外面有四扇铁门,红红的。

戴效章进去时,里面关了约两百多号人。天冷,墙上挂着空调,很旧了,根本不暖,被子又臭又脏,但还是被大家争抢着。北京的初春,漫长而难熬,他们只有相互取暖。这让戴效章备受屈辱:在里面男女同住,毫无尊严可言。

如果一个人触犯了法律,被法院裁定有罪投入监狱,他所遭遇的情景也莫过于此:在扭送进来那一刻,在身后铁门“咣当”一声巨响之后,已宣告尊严荡然无存。第一道程序是搜身,缴获他们的身份证、手机,以及任何物品。之后,他们无法跟外面联系,也消解了任何反抗的可能。

第一天、第二天,戴效章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第三天早上,8点不到,饿得不行的他就去排队,他想喝点稀饭。对方回答:没有。

戴效章还没有明白所处的境地,他不服气上前嘴,引起了一些访民们的共同情绪。在这个关押点,鼎安元的主管是两名穿保安制服的中年男子:哈尔滨人邱林和牛力军。牛力军显得更残暴些,不容戴效章争辩,一把揪住他拉到办公室,砰地关上门,用拳头猛击他的头部,接着又扇了耳光,狠狠地踹了几脚。

聚集在门外的访民们喊来了邱林,门被撞开时,戴效章已经被打得面目全非。在众人前,牛力军挥舞着电压棒,噼里啪啦向戴效章头上抽去,被众人及时拦下。见戴效章极不老实,身着保安制服的牛力军指着戴效章愤愤地,老子要拘留你,你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去拘留所吧!

戴效章只觉得很气愤,并不害怕。他想,去拘留所也好,去哪我都不怕,大不了一死,我也不屈服。

19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实验中,通过专门测试挑选了征募来的受试者———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这些人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在鼎安元的“黑监狱”中,无不诠释着“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高墙大院,封闭的空间,主管们身上穿着与警服相差无几的制服,只不过袖肩上面写着“治安”,凶前还有编号。大门唯一开启时,是“囚车”押送着访民们进进出出的时候,全副武装的特勤们,冷漠地注视并随时训斥着畏畏缩缩的访民们。

即便戴效章始终提醒自己,他们的机关是非法的,是没有执法权的。但在被鼎安元关押时期,他仍不由自主地以为自己是在监狱里服刑,而他发现,他的难友们则完全把自己当成触犯刑罚,在此受刑服役的人。那些身着保安服的牛力军们,则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公权力的一方,手握执法权。

鼎安元希望访民们关押的时间越长越好,结果导致鼎安元的黑监狱爆满,生意应接不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