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与郑成功交心(3/4)
,在那时候,天下逐鹿依旧陆地之争;这海战终究只是锦上添花之物。身为大明摄政王、世人尊称为军神的李定国对他如此高的评价,也难怪郑成功都激动不已。
他连连挥手道:“晋王厚爱,小王万万不敢当此殊荣。”
朱慈煊见他已然动情,又加了一份重剂:“延平王无需客气,若非延平王是我大明柱石,仙人岂会托梦太子殿下,让小僧来为延平王消除劫难了。”
仙人是谁,郑成功是知道的。
那可是大明太祖呀!
郑成功神色大动,朝朱慈煊长揖道:“大师来明州多日,本王忙于公务,不曾陪同;明州十里外有一岛屿,风景秀丽,宁静悠远乃是静坐修身的好去处,大师若是有意,本王今日便陪大师前往。”
厦门附近的岛屿,那便是鼓浪屿了。那里偏僻无人,倒是一个可以深入交谈的好地方,于是颔首道:“即是修身好去处,小僧不胜向往,就有劳延平王带路了。”
且说朱慈煊出了寺庙,随郑成功坐船前往鼓浪屿。他所带之人只有胡一清,而郑成功也只带了陈永华。
四人登上鼓浪屿,爬上一座小山峰,山峰上有一座凉亭,胡一清和陈永华两人像尊门神一样守候在凉亭百步之外,朱慈煊和郑成功迈步进了凉亭。
这时候,寒冬并未过去,即使是厦门,海风吹得人还是冷飕飕的,朱慈煊不禁颤抖几下,缩了缩身子;却见郑成功神色峻然,负手长立,面朝台湾方向,悠悠道: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月….”
待念到这里,朱慈煊也一起念道: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大师也喜欢岳王爷的《小重山》?”郑成功一脸喜悦得望向朱慈煊。
“小僧是出家人,对于诗词只是偶尔涉猎;这首《小重山》晋王非常喜欢,时常在小僧面前念起,小僧便记住了。”
朱慈煊知道郑成功和李定国之间多少存在着隔阂,他抱着能帮一点是一点的态度,尽力撮合他们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尽力消除郑成功对李定国的猜疑。
“想不到小王竟是晋王知音,真是不胜荣幸。”郑成功会心一笑。
“那是自然,”朱慈煊附和道:“晋王、延平王都与岳王爷一般忠君爱国,立志恢复中原;可惜大明奸人当道,他们宁愿做满清的奴隶,也不愿意堂堂正正做大明的子民。这与昔日岳王爷面临的困境相差无几。”
南宋初,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这首词中。
郑成功在自己面前念这首词,应是向自己透露一个信息;他郑成功的忠心可比大宋的岳武穆,他心怀大志,但军中上下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
既然郑成功都做到这份上了,朱慈煊自需接招。
他宽慰道:“小僧这一路行来,皆说延平王深得将士百姓爱戴,军令如山,令行禁止。”
“大师过誉了,”郑成功摇头道:“不瞒大师,本王麾下这么多将军,唯独与马信亲近?大师可知为何?”
朱慈煊故作惊讶问道:“这….这怎么可能?”
郑成功叹道:“郑某麾下忠勇武将不少,惜都殉身于江宁之战和明州海战;余下之辈虽不乏杰出者,但忠勇者寥寥无几,他们皆是闽人,每个人盘根错节,都有各自的私利。唯有马信,他是外地人,所以只能忠心本王。”
郑成功竟然在自己面前吐露心扉,看来真把自己当成知己好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走于诸天之间
贵女谋
异仙御灵诀
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
重生后,偏执大佬他又在装乖了
鹿殿求收养
家有冥妻
狼性总裁晚上见
蛟神变
在墨少的心间撒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