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5章 出兵台湾(2/4)


“小王求之不得。”郑成功哈哈大笑道:“再过几日,小王便挥师台湾,到时候请大师一同随行,助本王一臂之力。”

“那小僧就等候延平王的佳音。”

……..

说来真巧,郑成功回到府邸盘查府中厨子,果然发现了一个满清的卧底。他大为惊喜,对朱慈煊更加深信不疑。

只是,随着出兵台湾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件事情并未引起轩然大波,整个明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出兵台湾’上。

…….

永历十五年二月初五,郑成功在明州誓师,正式出兵台湾。

朱慈煊作为大明钦差大臣身份出席。

誓师礼上,他见到了东南大明的几乎所有头面人物。

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原兵部尚书唐显悦、兵部侍郎王忠孝、浙江巡抚卢若腾、吏科给事中辜朝荐、右副都御史沈佺期等,此外还有明宁靖王朱术桂、鲁王世子朱桓、泸溪王、巴东王和留守文官武将。

与历史上的布局大为不同,郑成功将留守明州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而让世子郑经与军师陈永华协同防守,这令朱慈煊和郑军诸将大感震惊。

好在张煌言是兵部尚书身份,倒与郑成功素来倡导的‘礼法’相合;加上张煌言在东南也是威名赫赫,名声资历非郑经所能比拟,此事并未有多大反弹。

但这次任命至少给所有的东南头面人物发出一个信号,他郑成功将正式拥护永历皇帝!

朱慈煊非常欣喜看到这种改变。在与张煌言作了个短暂的交谈,让顾炎武留下协同防御后,便跟随郑成功踏上了东征台湾的军旅。

除了朱慈煊,跟随郑成功出兵台湾的将领主要有其心腹爱将马信、猛将萧拱宸、陈蟒、黄昭、刘国轩等人,皆是军中精锐。

唯一与历史不同的是,郑成功接受了朱慈煊的建议,这次出征只带了精兵万人,却准备了二个月的军粮。

大军乘船出料罗湾,次日过午到达澎湖。郑成功亲祭海岳,巡视附近岛屿,对随行诸将说:“台湾若得,则此为门户保障。”随即留下陈广、杨祖、林福、张在四将带两千兵镇守澎湖。

初七日,下令曰:“本藩矢志恢复,念切中兴。前者出师北讨,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舻南还,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待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自当竭诚祷告皇天,并达列祖,假我潮水,行我舟师。尔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鹢首所向,衔尾而进。”

第二天,郑成功在自己的座船上竖起帅旗,命何斌坐于斗头引导船队绕过荷兰炮台,在台江沿岸登陆。

一路上顺利得很,待荷兰人察觉,郑成功的大军已经抵达台江沿岸。

令朱慈煊惊喜的是,台湾岛上已经有数千名大明百姓恭候迎接。

在台湾百姓的相助下,不到两个小时,郑成功的军队便成功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几乎同时,郑成功立即命令黄梧在台江沿岸建立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又命令陈泽在鹿耳门驻军,以牵制荷兰侵略军兵船,兼防北线尾。

第二日,台湾总督葵一派出的援军抵达北线尾,大明与荷兰的第一场野战终于爆发了。

北线尾是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沙洲,南端与台湾城相对,北端临鹿耳门航道。

荷军贝德尔上尉趁明军刚刚登陆,率领二百四十名荷兰士兵,乘船沿台江岸边急驶北线尾,上岸后即分两路向明军反扑。

贝德尔指挥荷军以十二人为一排,疏开战斗队形放排枪,逼近明军。明军将领陈泽率大部兵力从正面迎击,另派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军侧后,夹击荷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夜欢宠:亿万老公你好坏 武道剑修 农女田蜜蜜:带着空间好种田 天涯月痕 我真的不是祸害啊 重生之一品农家妻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穿越之冲喜继母妃 异能都市 龙小山沈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