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4章 谋立太子班底 中(2/4)

许;但事关社稷危亡,殿下身负太祖老人家所托,言行应以江山社稷为重,而不能为礼孝所困。”

朱慈煊皱了皱眉头,轻声道:“先生师从大圣贤师,忠孝仁义乃是明君之本。”

张煌言目含泪光,凛然道:“圣人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微臣坚持抗清多年,虽奉行忠君之道,但实是为了我大明的千万百姓!”

居然在自己这个未来的君王面前直言不讳‘民为重,君为轻’,张煌言果然没有令自己失望。

到这份上,朱慈煊再也不能藏着掖着,再不坦言相劝,真有可能与这位贤臣失之交臂;于是击掌道了几声‘说得好,说得好’,大步走到张煌言面前,张开双臂扶起他,会心笑道:

“好一句,民为重,君为轻,慈煊不远千里来救先生,正是为了挽救我大明的这股浩然正气。”

“殿下果然没有令微臣失望,”张煌言喜极而泣。

“我大明历代贤臣中,先生最佩服哪位?”朱慈煊突然打断思路,猝不及防得问了个似乎无关的问题。

“于少保。”张煌言脱口而出。

朱慈煊心中顿时明了,怪不得,怪不得,原来标杆人物是于少保呀!

那可是为了践行‘民为重,君为轻’,连皇帝都敢换掉的主!

想到这,心头疑惑荡然无存,整个人舒畅不已,不禁哈哈大笑。

“先生,可有法子请晋王老师直接下旨?”朱慈煊朝张煌言抱拳请教。

“殿下请看,”张煌言从怀中取出一卷帛布,双手捧到朱慈煊手边。

朱慈煊微微躬身,双手接过,然后缓缓卷开。

只见帛布右侧写着《请愿书》,布匹上面的字体都透着血色,竟然是一封血书!

“….东宫年长,学已充,博通古今识达机宜,宜早日洞悉军国重务,皆令启闻,请傚太祖制设詹事府…此乃天下士子百姓之呼声!”

朱慈煊看左侧署名,第一个署名之人竟然是大明鲁王以海;第二个是大明延平郡王朱成功!然后才是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大明前兵部尚书唐显悦……顾炎武、吕留良等人

朱慈煊大致浏览了一番,见东南一带有名有姓的人物皆在其中,很明显,张煌言为了促成此事,费了不少心血。

这份请愿书里面包含了朱家王爷、大明旧臣、文人大儒,这些都是老师平日里最为忌讳之人;更重要的是,这份请愿书来自东南,不受老师的压制,具有显著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谓天下民意的代表。

自己的老师李定国平生最重名声,张煌言的这份‘天下民心’,算是彻底消除了老师的后顾之忧。

这一下,李定国可以接着‘顺应民意’堂而皇之得颁旨成立东宫詹事府了。



朱慈煊看完这份请愿书,重新送到他手边,朝张煌言拜道:“慈煊谢谢先生,谢谢延平郡王,谢谢东南的百姓!”

“这是殿下应得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张煌言接过请愿书,回礼而拜。

朱慈煊会心一笑,挽住张煌言手臂,再次请他坐下,请教道:

“若是詹事府成立,需要任命许多官员,先生可有合适人选?”

“宁缺毋滥,”张煌言缓缓吐出四个字,继而解释道:

“微臣以为,詹事府所有人选宜慎重待之,非陛下心腹之人不可用;非大能之人不可用;非忠义之人不可用…”

“先生言重了,”朱慈煊笑了笑,耸了耸肩,无奈叹道:

“先生这詹事府的詹事不过三品,少詹事才四品,左右春坊大学士仅仅五品,其它府丞、主薄厅主薄、録事、通事舍人更是芝麻小官;

可如今我大明爵位泛滥,公侯遍地走,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主角总被人看上 我真不是精神病啊 无限世界穿越者 学神不好惹 终极修真高手 染指大明 全能妈咪宠上天 直播算命太准,被全网警察关注了 太虚主宰 西游:我打造地狱级八十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