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八章 锋芒毕露(2/3)

日能够在沙场上建功立业,保卫家国。

可是亲身经历过战争,才知战争之残酷。毫无诗歌中的浪漫,唯有血腥杀戮,”

黄震知道白复的意思,长叹一声,把酒给白复斟满,叹道“要不是青玄掌门和姜帮主高瞻远瞩,早做谋划,今日恐怕是另一番光景。

长孙晏行大人负责协调名门世族在江南的赋税和捐赠。徐太傅在襄阳保证粮草辎重运到凤翔这条运输线。唐门在各地建立军械所,协助唐军制造、修缮武器铠甲等。川帮和青城协调天下各大帮派、绿林豪强,组织义军,潜伏敌后,协助唐军主力,策动反击……”

黄震自豪道“如今敌区地下情报网皆在川帮手中,足以支撑唐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白复眼神一亮,问道“最近可有何军情?”

黄震道“安庆绪逃至邺郡,把邺郡改为安成府。蔡希德、田承嗣等将领率部来归,兵力增至六万。”

安庆绪派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前往范阳郡征调军队,并趁机暗中谋害史思明。

史思明囚禁了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将领,派将领窦子昂入京,献出所辖的十三个郡和军队八万人,外加伪燕河东节度使高秀岩部,向朝廷投诚。”

白复道“不错,昨日窦子昂已抵京。陛下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其七个儿子都任命为朝廷高官。

同时,派内侍总管李思敬跟乌承恩前往范阳慰问安抚,命史思明率军讨伐安庆绪。”

黄震笑道“安庆绪软弱无能,不足为惧。史思明部才是燕军主力。他一旦归降,范阳狼烟消逝,和平指日可待。”说罢,举杯与白复庆祝。

白复摇摇头,道“史思明才是唐军心腹大患,平叛前景,不容乐观?”

黄震道“此话怎讲?”

白复道“史思明此人狼子野心,亦如狼王一般狡猾。眼下唐军兵锋正盛,所向披靡,燕军倘若负隅顽抗,一定会被快速歼灭。最好的策略,就是归降。

倘若要投降,不如早降,借以最大化地保留地盘和军队。蛰伏一段时日后,静观其变。待安西、北庭等边军返回驻地,回纥等西域兵团归国,再谋定而动。”

黄震不解,问道“倘若天下安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是史思明想叛乱,谁又愿意追随呢?”

白复道“要怪就怪朝廷高层没有采纳李泌先生‘关门打狗’的大战略。急功近利的平叛过程,必然会留下不少隐患。

其一,安禄山攻陷两京时,将两京的财货、骏马、粮草辎重全部运抵范阳,如今范阳乃是全天下最富庶的郡。此乃史思明再次叛乱的家底。

其二,朝廷为尽快平叛,开出了优厚条件。只要归降,叛军麾下人马一律不予征调,继续由叛军将领指挥。如此这般,对于降将来说,仅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地盘和实力一点也没有削减。

其三,安禄山叛乱之后,朝廷抽掉安西、北庭等边军勤王平叛,边境空虚,吐蕃等国蠢蠢欲动。

我看过朝廷的军报,吐蕃和西域诸国屡次犯边,不断蚕食边疆土地。一旦吐蕃大举来犯,史思明等燕军降将必然会再次起兵叛乱。

届时,朝廷首尾难顾,大唐将烽烟再起,百姓重陷水深火热之中。”

白复分析精辟入里,黄震听罢,沉默半晌。他望着白复,佩服赞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复哥儿,你不亏是兵家传人!”

……

白复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剿灭永王叛乱后,我轻装简从,从水路抵达雍丘。走前,叮嘱三哥鸿鹄帮我把疾风和唐门送我的铠甲、兵刃运送到雍丘。

后来,我追随张巡大人驻守睢阳,从此再无疾风消息,不知运输途中发生了什么?”

黄震道“你上次信函问过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