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千三百四十章 变成凶手(2/5)

家里至少有800亩好地。

又是一根独苗。

在闻人升看来,早点结婚,早点生几个孩子,挑选一个更加聪明的来读书,更加效率。

这读书真的看天分。

后天教育好的难度太大。

他还知道,其实何家还看中了前身,想要把女儿嫁给他。

毕竟他怎么说呢也是个秀才。

虽然年纪大了些,但人脉还是有的。

何家800亩地,现在就缺一个秀才来来庇护自己的家产。

何家也是刚刚发家两代。

何云祖父是小商贩,是靠着走村窜巷,卖针头线脑,偶尔偷偷卖点盐。

这才慢慢的发家。

胆子不大,光指望勤恳节约,想发家,意外太多了。

可能一次勒索就让你破产。

偷偷卖盐,赚得就多了。

实际上就是捎带私盐。

这私盐可是暴利啊。

官盐卖得太贵。

很多百姓只能淡食。

一斤盐卖到上百文钱。

一人一天六克,一年就是接近2000克。

也就是4斤盐,相当于一人一年光吃盐就要吃掉半两银子。

这一家全收入才六七两,这一家几口人,就光吃盐了?

不可能的。

这哪个百姓家抗得住?

而私人盐只卖30到50文,甚至粗盐10文也卖。

那就节省得多,等于一年全家只花三五钱银子吃盐。

这样的话,勉强能维持。

然后他父亲这一代又开始变成了坐商。

当然私盐还是偷偷卖。

这消息,闻人升能从记忆中知道,也是因为何胖没有把门的,一次送礼时贸然说了出来。

好在前身不愿意多事,警告他不许再出口,自己什么也没听见。

由此可见前身还是比较善良的。

知道贩卖私盐,和贩卖人口,放贷做当,不是一回事。

只是最近何家开始上岸。

所以买了土地,又想在士林中起步,想要耕读传家。

这就需要一个秀才来庇护自己。

这是传统家族的形成过程。

运气好的话就能奠基。

一个家族慢慢就煎熬下来了。

运气不好的话。

半路家产就被人吞了。

至少闻人升从记忆里发现,县里几个豪强,盯上了何家的产业。

毕竟何家不大不小。

800亩好地,能卖2000多两银子。

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

即便当朝首辅,帮人办事,一次也就收3000两银子。

由此可见银子的贵重。

2000两银子足够补上一个七品的缺。

因此这些豪强正在找机会下手。

据说他们已经联合县令,已经盯上了何家。

就等着抓住何家的把柄。

这也可以说他们为什么要急于与前身去联姻了。

至少前身,还有老师,还有同年。

有些秀才同学已经考上了举人。

拐弯抹角也能攀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