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千四百八十三章 换了皇帝(3/5)

会导致他们娇纵,他们就要开始作死了。

开始上下勾结,各种隐瞒,导致朝廷的钱收不上来,最后还要皇帝发内帑去弥补……

轮到从皇帝那里拿钱,那就是天下大乱不久了。

皇帝再怎么捞,也不可能支持多久。

随后登基之后,各种大小杂事,还是扔给内阁。

而赵涵的精力就用在搞番薯和玉米和育种、改良和推广上。

另外就是让张居正入内阁,开始搞考成法。

没有直接上来就玩清理土地。

因为没有考成,就没有愿意干活的官僚。

当然考成有很多弊端,比如为了完成任务,各种催逼百姓,但总比之前好的多。

而考成法,最后变得松弛,也是因为违背了百官自身的惰性……

皇帝自己也想偷懒,那就没人管了。

谁来负责考成?

其实只有事关自身利益的百姓才不会偷懒。

因为偷懒就活不下去……

只是这一点暂时还做不到那么快。

考成法的执行和落实,还有各种依据,只能先交给内阁和给事中,还有各地有名望者手中。

毕竟有清名者不一定好,但有恶名者,大部分是真坏。

因为这年头,那些恶名者其实根本不会掩盖。

就像那些藩王,哪个作恶会掩饰了?

大量侵吞民田,是个当地管员都知道的。

而赵涵对此根本没有功夫去管。

她专心研究番薯和玉米。

“这两者之所以高产,最大的问题就是玉米相对来说抗旱。”

“而番薯相对来说不占用各种好地。”

“其实它们相对于普通作物来说,高产性能并不是太强,毕竟以这年头的肥料和耕作情况来说,不能完全发挥出优势来。”

“抗干旱,少用水,能在烂地中活,而北方大部分地都是烂地和缺水的地,这才是最根本的。”少女直接说道。

赵涵点点头。

她也看过书。

知道这两种作物的淀粉产量,并不比小麦高到哪儿去。

如果真的非常非常高,后世为啥不是遍地地瓜和玉米?

它们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弊端。

地瓜保存麻烦,玉米收割起来缓慢。

相反后世的主粮还是小麦和大米。

地瓜是救急,救荒用的粮食。

随后开始在少部分地方试验。

试验之后,开始逐渐推广。

尤其是在北方干旱的地方,在旱地里面推广玉米。

而推广番薯,则是在各种杂地里,田间地头,院落前后,乃至路边都可以种番薯。

番薯不挑地,这才是它最根本的好处,甚至花盆里都能种。

其实番薯真正产出的干物质,比主粮并多不了多少。

番薯浑身上下都能吃。

不像小麦水稻,叶子和茎杆基本不能吃。

番薯叶子和茎都可以当菜吃。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玩意既然能养猪,那就能给人吃。

这也是它的一大好处。

处处都能当菜来吃。

于是两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先从广东运来番薯和玉米作物,然后推广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