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被污蔑的知女知青8(1/3)

两山轮战, 指我国对越南控制的云南省老山和者阴山众多据点进行的集中拔点作战。

七十年代以来, 越南持续骚扰我国边境。我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攻打至河内后选择撤退,并未占领越南。我国希望双方回归谈判桌解决边境争端,但越南人野心不死。他们持续侵犯边境,老山、者阴山受到越军炮火攻击。

收复老山、者阴山的战斗打响, 我国抽调各军区部队共10个集团军轮番上阵作战。

跟越南的仗,从七十年代打到八十年代末,战士们更换了一批又一批, 不变的是炮火的无情与残酷, 数不清的战士将生命献给了边境线。

张君心一直停留在老山前线, 她如今已成为火线抢救队的队长,野战医院副主任医生。

所有人都喊她姐姐。她的年龄已经比许多老兵要大。当然, 一声姐姐,也是战士对她的尊称。

战地记者对张君心做过采访, 写了一篇关于她和火线救援队的文章, 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引起轰动。全国各地的朋友都给她寄来感谢信,可惜她没有时间回复。

与死神战斗的天使

标题有些夸张, 张君心认为比喻过了头。

文章记载了她的战绩,各项数字清清楚楚。不过, 张君心不太确定数字的真实性。

从战场上抬出多少人背了多少人,她动了多少次小手术,上过多少次大手术, 这些数字谁有功夫去统计?

她只能保证,上了火线,她会将所有伤员从炮火下抢救回来,给予最及时的急救。

*

赵爱英与李建群结束知青生涯后返回了城里,托关系进了文工团,现在前来老山慰问前线战士。

她们久违地见到张君心。

这次来老山,一是进行慰问工作,二是来找张君心叙旧。

知青站的同志很久没有得到张君心的消息,还难过了好一阵。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人民日报上看见她的照片。

“瘦了,黑了,但还是那么漂亮。”李建群拍着张君心脸,喜悦与忧伤并存。

“离开这么多年,居然也不给我们来一封信。”赵爱英抱怨。

她们紧紧握住同伴的手,止不住流泪。

两人缓缓述说张君心离开后的日子。

正如她们所料,政策很快就下来了,知青回城。

零星有几个成了家的女孩舍弃了得来不易的机会,在边境的小村子停留,绝大部分知青都抓紧机会返回故乡。

李建群跟赵爱英回城后,准备高考。但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哪里那么容易考上?她们尝试过,最后失败了。

父母是文工团员工,接着这层关系,她们进入文工团。工作还算不错。

不过如今时代变了,改革开放。

两个好朋友认为对文工团平淡的生活不太满意,还想着要不要去特区闯一闯。

“出去闯荡很不错,就是要注意安全。”张君心鼓励道。

“我们也是这样的想的。”李建群道。

“不说我们了,君心,你有考虑过自己没有?以后怎么办?”赵爱英皱着眉道。

战争迟早要结束,张君心是从地方上招来的医务工作者,到时候哪里来哪里去,这不就回到小村的卫生所里了吗?

若是返回小村子当个赤脚医生……

如今医疗系统正规化,赤脚医生正在逐步淘汰。她没有行医资格。

还有,知青回城那一拨政策张君心错过了。现在想回家怕是不容易。有些留在下乡地点的人后悔了,后来都都没有机会回城。

张君心将青春献给战场,可当她回去后却面临回不了家,没有工作,找不到位置的可怕未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