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舍不得(2/3)

.无能的丈夫虐待,后来就爱上丈夫的侄子,俩人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最终酿成人伦悲剧。”

前世这个故事正是被张一谋改编成了电影,后来取名叫《菊豆》。

具体的故事情节就是,杨天青的叔叔杨金山,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为了续香火,在他娶的两个女人被折腾死后,又花大价钱买了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菊豆。

菊豆白天在染坊是杨金山的长工,晚上是杨金山发泄的工具,年近四十而尚未娶亲的杨天青,对叔叔每夜滥施淫.威而痛苦哀叫的菊豆产生了同情,时常偷看年轻的婶婶洗澡。

但是,慑于礼教,杨天青对叔叔的暴行不敢有所动作,只能强压下愤恨。

有一次乘着杨金山外出,杨天青和菊豆还是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二人方知人间的真情。

不久,他们的爱情结晶天白出世了,杨金山不明真相,认为天白是自己的后代,而欣喜若狂。

某一天,杨金山突然中风而下身瘫痪,他也终于知道了菊豆与杨天青的私情,想要报复,却力不从心。

后来,在和天白玩耍时,不幸掉进染池淹死了,按家族的规矩,杨天青要搬出染坊,他和菊豆只得偷偷到野外幽会。

不久村里传出闲言碎语,被长大的天白听见,尽管知道了杨天青是自己的生父,他还是怀着敌视和仇恨将杨天青赶出了染坊。

又一次,菊豆和杨天青在地窖里重温旧梦时,因缺少空气而窒息,天白把昏迷的生父扔进了染池淹死。绝望的菊豆一把火点着了染房,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这种探究人性的题材正是张一谋最喜欢的,这个故事不大,人物也简单,但就是这个在一座染坊里发生的故事,对人性的剖析却格外的深刻,它的深刻性在于揭示了礼教名分对人性的扭曲,几乎每个人都无法幸免。

故事是带着悲剧色彩的,揭露的是人性的追求与无人性的社会、文化的巨大冲突。

人物的悲剧性的根源不但在于外力的压迫,也在于自身人性的被扭曲,更可悲的是,作为一种腐朽的传统文化,它却可以陈陈相因,代代相传,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讽刺。

听易青说完,刚才还有点儿排斥的张一谋立刻就来了兴趣,他喜欢的就是这种故事,通过小人物来揭示大的命运主题。

“回去我就买本书好好研究一下,丁总那边······”

“你跟她说,是我的意思!”

“那成!”

张一谋说着便起身要走,易青见状,忙道:“干什么去啊!?就算是着急,也用不着这么急啊!”

“嗐!不是那个事儿,我是想······去陈家大院再瞧瞧!”

陈家大院?

那地方让张一谋弄得跟鬼宅一样,摆在那里,估计过上几十年,都能和湖广会馆一样,让人编出鬼故事的破地方有什么好瞧的?

“要不···一起!”

易青也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居然跟着张一谋一道过去了,走得近了些,就看到正有工作在那边忙碌着。

“再不来,就一点儿都瞧不见了!”

易青听了,也是无语,他知道这件事,陈家大院从张一谋的戏拍完,就定下来要改建。

之前的陈家大院,为了满足张一谋拍摄的需求,整体的格局,屋里的布置,都带着点儿阴森气,戏拍完了,这边开放旅游,结果,根本就没有人愿意进去,最多也就实在外面张望两眼。

尤其是到了晚上,大红灯笼一点,好家伙的,都特么差不多跟鬼宅一样了。

离得近点儿都觉得后背发凉。

不改?

不改那要直接影响影视城的旅游收入。

张一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