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2章 赵祯得病驾崩(2/3)

的,全部分给了那些在安葬父亲后,就要离开的王府旧人。宗室子弟中有人借了金带,却拿铜带归还。主管的人把这事告诉了他,赵宗实说却说道:“这真是我的带!”就接受了下来。他曾经让殿前侍者给他卖掉犀带,那犀带值钱三十万,结果被弄丢了,赵宗实也不追问。

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向赵祯提立太子的事情,赵祯说后宫有怀孕的,此事等等再说。结果没多久,后宫确实有嫔妃生产,但是生下一个女儿。当时赵宗实因生父赵允让去世,正在服丧。

因此赵祯又说道:“宗实现在在服丧,要降旨起用,才可册立。”韩琦说道:“事情如果可行,就不可中途停止。陛下决断自然不会有错,请从内中批出!”赵祯说道:“那就先由中书传旨,任命他为宗正寺,如何?”韩琦应声遵旨,当即传旨,起用赵宗实。赵宗实正在守丧,见有诏起用,却推辞不肯接受。

赵祯再召问韩琦,韩琦答道:“陛下为宗社计,因此择贤而立。现在他今推辞不肯接受,要尽孝道,这就是所谓的大贤,请令他服丧期满,再视事就可以了。”到了嘉祐七年秋季,赵宗实服丧期满。

韩琦于是入朝上奏道:“宗正一诏,已见明文,中外臣民,都已经知道陛下选择了皇子,不如尽快给他正名为好。”赵祯说道:“准卿所奏!”韩琦退回中书处,就召翰林学士王珪草制。王珪奋然道:“这是国家大事,要当面接受皇上的命令,才可拟诏。”韩琦答道:“既染如此,你快去当面请示!”

王珪于是次日觐见赵祯。跪奏道:“海内望陛下立储,不亚于盼望过年,这事果真出于圣意吗?”赵祯说道:“朕意已决。”王珪再拜称贺,于是退朝草制。赵宗实听到诏命后,称病推辞当皇子,请潭王宫教授周孟阳撰写奏疏,奏疏上了十多遍。

司马光得知,急忙入奏道:“皇子固辞,延迟一个多月,可谓贤德过人。但是君命召,不俟驾,这也是臣子的大义,请陛下举义相绳,皇子自然不敢有违。”赵祯下诏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人前往劝告赵宗实服从命令。

赵宗实还是不肯接受,周孟阳私下问他,究竟是什么意思?赵宗实答道:“不敢邀福,实想避祸。”周孟阳说道:“现在皇上屡次传诏,你固辞不受。如果中官别有所奉,转而会产生嫌疑,你还能安心?”赵宗实醒悟,于是跟着从古等人入宫。临行时,他对家人说道:“你们小心看好房屋!等皇上有了嫡子,我自然就回来了。”进宫后,在清居殿拜见赵祯,赵祯赐他名叫赵曙。从此以后,每天两次朝拜赵祯,有时还到皇宫内服侍。九月,赵曙被封为齐州防御史、巨鹿郡公。

转瞬间已到了嘉祐八年,赵祯又得病卧床,不能视朝,于是令中书枢密奏事。经太医调治,赵祯稍有起色。三月初旬,病情渐加沉重,以致驾崩。遗诏皇子赵曙即皇帝位,皇后曹氏为皇太后。赵祯在位四十二年,享年五十四岁。

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百姓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辽国之人,无论远近皆哭。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道:“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赵祯在位期间,他广纳谏言。一天,赵祯退朝回到寝宫,因为头痒,没脱皇袍就摘下帽冠,叫梳头太监进来替他梳头。太监梳头时见赵祯怀中有一份奏折,便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赵祯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太监说道:“大臣家里尚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还要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削减,岂不是太过分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