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350、变卖祖产(2/3)

室产品变成市场化产品,通过卖出技术转化成盈利,再拿去反哺科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如今,这套模式似乎都还可行。

但如今,名校已经不再是最强科研机构的代名词了,依靠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组装电脑等技术就在国内纵横捭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时候名校就应该顺应时代的变迁做出改变了。

还抱着老一套不放,迟早吃大亏。

前世夏景行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详细的对比了高校与国内顶尖科技企业的技术差距。

青木大学能做云计算和5吗?根本做不了,掌握最强民用技术的机构已经变成了各个科技巨头。

技术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还搞什么校产。

国外名校通常是采用与科技巨头合作研发科技项目、认购金融巨头旗下基金的形式来保持自身的领先地位。

夏景行打算劝一劝付校长,把青木大学的校产交给远景资本来管理,绝对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合作建立后,青木大学能躺着赚钱,远景资本和复兴工业也能够对这所国内顶级高校施加更强的影响力。

听完夏景行的合作方案,付秉林彻底坐不住了,惊呼道:“认购远景资本的基金?美元基金还是人民币基金?”

夏景行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付校长一个物理学家还挺懂金融的。

“当然是以人民币基金为主啊!青木大学要是有美元的话,也可以开放美元基金给你们认购。”

付秉林对夏景行提出的合作方案还是很感兴趣的,他听说中投买了远景资本旗下基金,已经赚麻了!他也想让青木大学跟着麻一下。

不过涉及到校产改革,里面的问题非常复杂,关系也盘根虬结。

哪怕他是校长,想在内部推动改革,也是阻力重重。

他看向坐在身旁,一直旁听不发一言的丘勇,想听听这位后起之秀的意见。

“小丘,你是年轻人,对这些新鲜事物消化吸收的比较快,你怎么看待拿校产去认购基金的问题?”

夏景行也饶有兴趣的看向丘勇,这位未来的青木大学校长跟他还是老乡,接手青木的时候已经快成烂摊子了。

留美预科学校的负面舆论、青木控股负债三千多亿……

尽管情况有点恼火,但丘勇还是推动了一些改革,比如让青木教育基金会直接投资高翎资本、鼎晖投资,通过投资清科母基金间接投资、达晨、纪源等一线风投,此外还发起设立了集成电路学院,真正开始把卡脖子问题从国家、企业层面下沉到高校教育层面。

这老兄还是很懂得政治正确的!

丘勇一板一眼的回答道:“其实风险投资,青木很多年前就开始在做了。

1999年,青木科技园被中关村纳入总体规划设立青木创业园,在自身还需要被孵化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初创企业的投资和孵化。

2007年,我们在青木科技园的基础上创建了启迪创投,投资了展讯通信、数码视讯等优秀企业。

青木大学教育基金会在自身开展早期风险投资以外,去年还投资了由京城官资委牵头发起的官资基金——科桥投资。

但投资市场化(民营和外资)基金,我们还没尝试过。

不过弘毅投资最近在和我们接触,他们说正在联络社保基金,打算发起设立一只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基金,希望青木教育基金会也一起参与。”

夏景行笑眯眯的听着,心中已经对这个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