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防不胜防(2/2)



苏齐虎收起手机,问道:“你是怎么跟他认识的?”

王又梓说:“我是三年前跟他认识的,当时我从他手里买下了一批海捞瓷,其中有几件,回家研究了半天,也没有搞清楚。然后,我去找朋友帮忙,朋友说东西看起来有些可疑,最好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

因为那段时间我有事要处理,没来得及去找专家,期间,我接到了他的电话,说是其中有一件瓷器非常好,让我好好保存,如果哪天要出手,可以去找他,他一定给我一个合理的价钱,我听了他这番话,觉得这个人品行不错,值得交往。”

从那以后,王又梓就跟这位古玩商接触的越来越多,其中有件事情让王又梓记忆非常深刻。

有一天,这位古玩商收到了五件玉器,是同批出土的,时间可以断到春秋战国时期。王又梓看到那些玉器,一眼就喜欢上了,当时就买了下来。

没过两天,那位古玩商打电话给王又梓,说是有个魔都的老板,看上了其中一件玉器,只是当时他没有表态,现在又想要了,得知已经卖给王又梓了,就想要加价购买,那位魔都的老板还在电话里跟王又梓客套寒暄,请求王又梓把玉器转让给他。

王又梓本来就喜欢那件玉器,经过此事,他觉得那件玉器肯定有着非常出色的升值空间,于是婉拒了对方的请求。

这之后,对方还打过几次电话,加了几回价想要求购,王又梓都没有答应,现在那五件玉器还放在他的保险箱里。

之后,有一回,那位古玩商跟王又梓喝酒的时候,得知那五件玉器还在王又梓手中,表现的非常羡慕,说他走了漏云云,这让王又梓心里非常得意。

方昊听了这事,觉得王又梓很可能是被骗了。

像王又梓这样的遭遇,在古玩市场上并不少见,有些奸商很会很会揣摸人们心理,即使将赝品卖出后,还会假戏真唱,施加手段,让人继续蒙在鼓里。然后因人制宜,用各种手段印证那件商品的珍贵性,让买者沾沾自喜。

有人或许会奇怪,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很简单,这样会让买家心里下意识地认为,可以从这人手里捡到漏,自然就可以卖出更多的假货。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