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对此欣登岁(3/3)

多水的粗粮产量大幅度增加,慢慢地小麦种植成为主流,畜牧业转向种植业,草场改种庄稼。

如果连续多年不出现干旱,那么农牧业经济甚至会十分活跃。

邵树德在村头见到了一个酿酒作坊,主营葡萄酒,也有高粱酿制的,这是乡村经济恢复的标志。

文章、报告可以作假,但酒坊、磨坊之类的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乡村产业做不了假。萧遘总不至于在自己的必经之地上连夜建一个酒坊吧,没那个必要。

“连续三年大稔,可有一年积蓄。”邵树德说道:“这积蓄,河州萧相不会要你们的,正常缴纳赋税即可。不过这钱粮,可拿来修建陂塘蓄水。不然一旦大旱,尔等又要去当牧民吗?”

“大帅所言极是。”里正答道:“幕府李副使兼任都水官,这两年一直在大修陂塘。这罗三如今便去上河工了,修好了水塘,再开挖沟渠,如果只旱个一两岁,还可以顶一顶。”

水利设施有大用,但也不是万能的。其作用主要在于应付短时间的干旱,比如农作物生长正需要水的时候,你没水,那一年的收成可就毁了。老百姓一看,估计就卷铺盖当牧民去了——河陇之地,即便是汉人,也会放牧,风俗与内地大不一样。

李副使,就是李磎,前水部员外郎,现任陇右节度副使兼都水官。邵树德一路行来,似乎看到了不少已建成或在建的水库,都是很小的那种,只能供一乡甚至是几个村用用。

连续三年获得了好收成,这是萧遘的运气,也是自己的运气。百姓余下的钱粮,便可投入到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建之中。这是为自己造福,想必百姓们也想得通。

筚路蓝缕,惨淡经营,陇右这副摊子,萧氏干得不错。

与世家门阀合作,短时间内的收益确实高,就是以后偿还的代价有些大。不过,邵树德也不想偿还了,还不起,现在还是大家的蜜月期,以后如何,再说吧。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