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三百七十八章 青花瓷与汝窑,我全都要!(2/2)

够凄美。

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于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华夏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之一的“青花瓷。”

所以其实《青花瓷》这首歌虽然歌名叫做“青花瓷”,但是其实写的是“青花瓷”以及“汝窑”两种瓷器!

叶未央之前其实并不了解这些。

但是经过了管煊老师的指点之后,他算是弄明白了这首歌的主题到底是啥情况了。

不过即便如此,叶未央还是决定继续沿用《青花瓷》,他也不打算在歌词上做任何改动。

真要改,只会弄巧成拙而已。

歌词的本质是表达一种意境,让我们欣赏,这个才是根本,做到这点就是好词、好诗、好文章。纠结于语法、错别字,格式,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相信以《青花瓷》这首歌的优秀,足以遮掩这一点点瑕疵。

接下来的几天里,叶未央跟着管煊老师,开始全程参与进了一窑青花瓷的制作之中。

从制作青花瓷的第一步淘炼胎土开始,亲自动手尝试着制作出一个青花瓷作品。

不过他第一次做,自然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淘炼胎土和制胚还好一些,无非就是“玩泥巴”,他倒是上手挺快的。

但是从绘画开始,叶未央就漏了怯了。

他哪里会什么绘画啊,还是用毛笔来绘,一个好好的器胚上,被他画的就像是小鸡啄米一样。

好好的一朵花,硬是画的和个鸡爪一样,根本看不出唯美感。

但是叶未央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毕竟这是自己亲手做的,正所谓自己动手,收获感满满嘛。

混水、罩釉、烧窑、一样样工序做过来,叶未央也确实感受到了青花瓷制作之难。

特别是烧窑的时候,老师傅从来不靠什么温度计的,窑内的温度控制全凭一个感觉!

众所周知,烧窑的时候温度把控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瓷器最终的成色,哪怕是几度的差别,都会导致最终的成品达不到最完美的呈现效果。

但是在管煊老师的手上,火焰就像是一个乖巧的小猫咪一样,管煊老师要几度,就能控制在几度,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最终,叶未央那个“青花鸡爪纹折沿盘”用了共计两天的时间,就完美制作出来了。

除了盘子有点歪,上面的青花图案有些丑之外,其他方面还是非常让叶未央满意的。

而在等待青花瓷烧制成功的间隙中,叶未央也将《青花瓷》这首歌的词曲谱,一点一点的扒了出来。

不过,在他与管煊老师的不断交流与扒谱的过程中,他萌生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并且,在抵达景德镇的第五天,叶未央拿出手机,给上场公演的合作伙伴,新认识的朋友,昆曲艺术家廖颉,打了一通电话。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