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1章 反击(2/3)

与康巡按。”

康应乾知道这两位爷不好对付,笑着点点头。

“涂公公放心,本官和平辽侯一定尽力配合监军与兵备道。”

~~~~~

泰昌二年十月十八日,曲阜县衙。

涂文辅徐徐展开圣旨,平辽侯率一众文武官员焚香接听。

奉天承运皇帝

诰曰:旌奖贤劳,乃朝廷之著典;名高侯爵,允推砥柱之才。尔平辽侯刘招孙,效力戎旃,立勋辽左,克共武事。久历开原,境内资其捍卫;甫登齐鲁,妖逆为之涤荡!兹以覃恩,赏银万两,抚恤三军,加封平辽侯太子少傅,领登州总兵官,携登州防务,钦此!泰昌二年十月六日。

刘招孙接过圣旨,叩谢皇恩。

“平辽侯加官进爵,可喜可贺!兵备道监军新来乍到,平辽侯可要多多周全啊。”

刘招孙听这老太监话里有话,听康应乾说皇上已经开始提防开原,便不和此人计较。

两人寒暄几句,刘招孙还要挽留涂文辅在曲阜多留几日,老太监连连推辞,阴阳怪气道:

“罢了罢了,曲阜刚遭乱民祸害,连衍圣公都被奸人害了,咱家命可没孔圣人硬。还是先回去复命吧。”

当日涂公公便带上小太监回京师复命

刘招孙安排康应乾与蒋正接待新来的监军、兵备道。

周应秋和张体乾也是油盐不进,送银子都不要。加上说话又难听,刘招孙失去了收买他们的兴趣。

两人派出心腹家丁,在曲阜城中探查了两日,没有查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周应秋与张体乾还要去孔府孔林查看,想找到衍圣公被害的蛛丝马迹。

得到刘招孙允许后,康应乾派人陪同张公公和周大人,情报局暗中密切监视。

战兵早就将孔府搬运一空,除了大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实在搬不动,府上万件文玩宝物书画古董,刘招孙一件也没给衍圣公留下,全都运回文登。

孔林的遭遇就更惨了。

从秦汉时期开始,历代文人骚客便再此种植树木,其中不乏松木、楠木、柚木等良木、

历朝统治者对孔林都采取保护措施,到了满清时期,我大清为了彰显尊儒的优良传统,更是在孔林周边建筑围墙,派兵驻守。

总之,在历朝各位皇帝的保护下,孔林之中,巨木参天,莽莽苍苍,林木资源极为丰富。

而良木,正是明代极为匮乏的资源。

皇宫修建尤其需要良木。

而皇宫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极易发生火灾,有明一代,宫殿被烧毁的记录比比皆是,当然其中其实是人祸。

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第二年),奉天殿大火,大火延及谨身殿,华盖两殿,三大殿同时化为灰烬。

嘉靖三十六年夏,三大殿又发生火灾。大火沿着三大殿东西两廊一直烧到午门外。

万历二十五年,这次不但烧了三大殿,还烧光了乾清宫、坤宁宫,紫禁城中路成了废墟。对这些宫殿的重建工程进行了35年,到天启六年(1626年)才全部修完。

······

明初兴建武当山,发十万军民,采伐良木无数。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各地大建道观,再加上紫禁城宫殿不停焚毁重建。

华北楠木资源很快枯竭,接着是湖广江南。

最后,皇帝不得不派人前往云贵等地伐木,由于楠木生长之处山高水深,采伐代价惨重。(注释1)

当时这样形容采木的官员:

采木之官,风餐露宿,日夕山中,或至一年半岁。(注释2)

当然,即便如此,也没人敢打孔林的主意。

刘招孙已经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