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3章 护国公的敌人们(3/4)

员的优待。

自从吴家来到孟城驿暂住,隔三差五便有当地豪绅闻风而来,或资助银钱,或与吴总兵畅谈勤王除贼之事。

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位辽西最著名的长腿将军,俨然已成王师北定的关键代表人物。

吴老爷在辽西做官时,早已积聚万贯家财,这种举家浮宅的漂泊生涯,对吴家影响倒也不大。

好几次,高邮本地的乡绅大户延请吴总兵去城中大宅居住,吴襄却总以“国贼未除,当枕戈待旦”为由,和他的亲兵家丁坚守孟城驿。

其实是随时做好跑路准备。

正厅中央,十二岁的吴三桂恭恭敬敬给父亲递上茶水,吴襄接过,忍不住瞟了眼英气逼人的吴三桂,微微点头。

他挥手让儿子坐下,轻轻喝了口茶,便迫不及待对跪在地上的一个师爷模样的仆人问道:

“薛老三,张春那边到底是怎么说的?河间府人马何时出动?还有那些人接应咱们?都问清楚没有?”

“老爷,事情好像和咱们想得不太一样。”

薛老三刚乘快马八百里加急赶回孟城驿,还没调整好时差,生物钟也有些紊乱,便被老爷从马房叫到前厅问话。

这位最忠实的吴家奴仆上气不接下气道:

“张春那厮,收了老爷的三千两银子,劝说咱们不要轻举妄动,等陕西形势明朗再动手!”

吴襄强压住怒气,问薛老三道:

“你就把银子这么白白送了?就这样回来了?!”

薛老三连忙跪下磕头道:

“老爷,那狗贼说,他现在不需要幕僚,还说怕刘招孙发现,就把我赶走了。”

“混账!”

吴襄骂了两句,长出一口气,望着地上破碎的瓷片,接着道:

“你没给他说桂王的事情?”

得知开原军入陕西剿贼,吴襄知道机会又来了,他倒不是急着要找刘招孙报仇,辽西之役,吴家损失不算太大,而且,吴总兵毕竟是个商人。

吴襄开始自言自语:

“老爷我原本就是做买卖的,这次咱们挑头儿,让江南官员士绅推举桂王登基,便是天大的功劳,以后前途不可限量,这样的买卖,他张春就不会看不到?”

薛老三望着老爷亢奋的神情,迟疑片刻才支支吾吾道:

“老爷,我和他说了,他不仅不答应,还说桂王起事下场只会很惨,他还说,若是我们执意要造反,他就去刘招孙那里告发我们··”

吴襄抡起茶杯狠狠砸在地上,五彩青瓷釉色茶杯顿时被摔得四分五裂。

“瘪犊子玩意儿!这些年他从吴家捞了多少好处,当初他那个举人,还是老子给他花三千两银子买的!现在辽西败了,就翻脸不认人?白眼狼!比那刘招孙还可恶!”

吴三桂朝薛老三使了个眼色,让老薛退下。

正厅里就剩下他们父子两人。

吴三桂刚要开口劝说父亲,吴襄忽然上前,拍打儿子肩膀,大声道:

“三桂,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以后一定要杀了刘招孙!”

注:

1、巴洛克风格: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基本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2、佩特林使团:1618(万历四十六年),沙俄年向明朝派出非正式代表团,由来自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人伊万-佩特林带队。出访目的主要是与大明建立睦邻关系,开启贸易谈判。由于明朝上下正为即将但到来的萨尔浒之战焦头烂额,再加上哥萨克人没携带足够的礼物,双方贸易谈判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