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59.故事结束(2/3)

,你对着门口开了一枪,子弹从门飞进去打在一个点上,这是粒子,直线传播的。

还是这个房间,你对着门口吼了一声,里面的人站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这是波。

所以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呢?这两种东西直觉上是觉得性质是截然相反的,但微观上偏偏就不是。

现在用一台机器,把电子通过很小的两个缝隙打出去,那么打在墙上的就是类似于波的条纹线。

所以光是波?

那再试一遍,这次实验全都一样,只不过旁边有一个人在观察。这样再做一次实验,恐怖的事情发生了,打在墙上的不再是波的条纹线,而是粒子形态产生的两道双缝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果能观察电子通过哪一条缝,它就表现出粒子性。如果不观察就表现波动性。

双缝干涉的恐怖就在于这里。也就是说,人观察光的时候,光是粒子形态。不观察的时候,光就是波!

但最毁三观的还是在于,光是怎么知道自己被观测的?

量子力学里有一个词叫: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可以理解为一对粒子,测出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状态,不管这俩粒子在天涯海角。那么在宇宙的两段,隔着亿亿亿亿亿亿光年,但是只要你观察了其中一个,那么这个粒子在改变的瞬间,另一个也会完全相同。

那么现在把实验内容更换一下,双缝实验的两个缝分a和b,而从ab两个口进入的是量子纠缠的两个光子。

从a缝发射到墙上的光距离是10,从b缝发射到墙上的光距离是20。而我们从b缝20的地方进行观察。也就是说a的光子先到墙上出现结果之后,b的光子才会被观察到。

因果因果,这个实验就让果出现在了因的前面,那因果律还有用吗?

而得出的实验结果十分惊悚:根据最后入射观测结构的时间,就知道光子走的到底走的是a缝还是b缝。知道它走哪一条光路,就能反推出它是穿过了哪个缝,这个时候屏幕上的干涉条纹消失了,呈现的是粒子状态。

然后使得a缝和b缝照到墙上的长度相同,擦除了二者差距那一段信息,这样一来就不知道光子走的是哪个缝,而最后观测到的干涉条纹又出现了,变成了波!

什么意思,比如说有个光子,它在通过双缝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未来是否会被观测,然后“决定”否进行自我干涉。

这个实验的延迟时间很短,零点几秒。如果光程长到几光年,那么光子能够提前几年知道自己是否被观测吗?

比如做实验的是一个小学生,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观察意味着什么,但光子还是知道自己被观测了。光子默认人类具有足够的知识能从一些条件推理得出它从哪个缝过去,他就认为出现那些条件的时候自己被观测了,这听起来多么的荒谬和惊悚。

这类似于“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

可以把猫比喻成光,猫在密闭容器里处于生或者死的叠加态,只有观测才能让这个叠加态坍缩,出现结论。

双缝实验的恐怖就在这。光子会自我干涉,所以如果不被人观察到,光子进行自我干涉,实验结果就是波。如果被看一眼,也就是被观测到,光子就不会自我干涉,成为了粒子。

而现在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