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03、挽天倾,救时英雄(求全订)(2/3)

不过白贵为秦王之后,一改往日打法。

不再为先登士,而是转为谋策。

金灭辽之战,西夏和辽国有姻亲,所以数次援救辽国, 在这一场场大战中,西夏兵力下滑严重。

并非金国不想灭掉西夏,而是金国的战略是先宋后夏,所以一直任由西夏苟延残喘。

所以白贵是捡了金国的一个便宜。

西夏还是有一定家底的, 死守西凉府、西平府等地。

古代攻城,在没有火炮的前提下,若是死守,数月攻下一城都是寻常事,有的更甚,数年都难以攻破。

西平府白贵以马军卖了一个破绽,守军追击,歼灭。

再以翘关士进行夜袭,攻下。

后面数州,白贵以马军绕走,而直接前往西夏都城兴庆府,围攻西夏都城。

李存孝比宋徽宗、宋钦宗厉害一些,知道此时不能服软,亲自上城墙激励士兵,同时也喝令诸州兵马立刻组建勤王军,前来护驾。

但这也如了白贵的心意。

围点打援!

军备废弛的西夏军,怎么可能是他手底下骑军的对手。

至于铁鹞子,数量止有三千。

这群乌龟壳,哪怕是轻骑兵来了,也不好使。白贵见此,只能披重甲,和胜毅军的重骑兵一同冲阵。

数次大战,西夏兵力匮乏。

然后白贵再以步军攻城,数战之下,西夏国土沦丧一半。

兴庆府岌岌可危。

西夏皇帝李存孝祈口衔玉,反绑双手坦膊出城投降。

白贵请命赵桓,赵桓册封李存孝为违命候,皇族全部押往长安听候发落。

绍兴十九年,西夏国灭。

哦,不,宋钦宗赵桓新建年号,建熙元年,西夏国灭。

等西夏国灭后,白贵又马不停蹄的带着赵桓跑到了蜀地的剑门关,要求剑门关守将开门迎帝。

剑门关守将不从。

于是赵桓身披戎甲,御驾亲征,亲自扣关。

剑门关守军无一不敢放箭。

若是金人胁迫赵桓扣关,那还罢了,放箭也就放了。但现在白贵和赵桓可是宋人,一个宋帝,一个秦王,不敢放箭。

赵桓若死,不管死在哪一个人手中,赵构这个亲弟弟哪怕心里再高兴,但也不会轻易放过他,表态还是要做的。

再说,投靠“旧宋”,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剑门关始下。

剑州附近的领土亦归了旧宋。

但白贵打到这里,叩开了巴蜀的门扉之后,就没有再往下打下去了,收住了手,开始全力修理内政,消化所得。

他之所以打剑州,为的是控制住入蜀咽喉。

有了这个咽喉,今后蜀地任由他驰骋。

而且,打下巴蜀,他嫡系兵力摊开的太多,势必会一一击破。所以巴蜀这个肥肉,现在还不能吞下。

另外……,他不拿巴蜀,但巴蜀的钱粮亦能被他所利用。

次日,白贵再奏报,奏折急递铺发往临安。

这次他没称呼赵构为康王,而是改称陛下,并且狮子大开口。

一者索要打下西夏的封赏,二者索要远征将士的亲眷,让临安一方通过巴蜀送往秦地。

顿时,不仅临安震动,更是天下哗然。

收复旧州,虽然足以称奇。但绝没有灭掉一国这么令人震撼。虽然西夏国弱,但怎么着,也是和宋金辽对峙这么久的大国。

就这么……,说灭就灭了?!

临安城内。

文人名士虽然明面上仍旧称呼白贵为乱臣贼子,但私底下却对白贵好感突生,认为他是救时英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