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84、侍郎哥哥(求全订)(2/3)

为唐臣,又怎么能忍心拒绝此事。

况且,也是如他所说,教化西梁女王、西梁女国,亦是一件有利于人族的大功德之事。

西梁女王喜不自胜,从王座上走了下来,敛衣对白贵一拜,“小王谢过侍郎哥哥,不,小王谢太傅的教导之恩。”

一旁的如意真仙,亦点头笑道:“贫道不懂什么大唐王化,但白道友能多留在西梁女国几日,也是好的。”

谷蜰

“解阳山距离红叶城不远,白道友若要见贫道,直管去解阳山就可。”

说罢,如意真仙也不欲打扰二人,一甩袖袍,驾云离开。

宫内,只剩下了白贵和西梁女王二人。

其余宫婢,早就视若无物。

“太傅,请随小王入寝殿,小王最近读诗经,还有一些疑惑未消,请太傅入宫解答。”

西梁女王道。

“可……”

白贵看了一眼天色,“梁王,现在已是深夜,贫道乃是男子,岂能深入宫中,恐有损梁王名节。”

“我西梁女儿向来不在乎名节。况且西梁国中并无男儿。无需遵守中原礼仪那一套。再者说,太傅只留西梁国五日,小王自然要趁着这个时候,多多向侍郎哥哥你请教一些学问……”

“有了教化,有了学问,小王这才能知礼守礼。”

西梁女王低下螓首,狡黠一笑道。

先知礼,后守礼。

白贵点头。

这才是正常的教化过程。

要是只知道守礼,而不知礼为何物。这就容易陷入思想僵化,如同明清时期被“篡改”的理学一样,脱离了理学的本义。

学问,能被智者提出,就没有太差的。

永远都是执行环节出了大错。

所以西梁女王这句话,没有大错。

“梁王无需守礼,但贫道却需守礼。”

白贵婉拒道。

这和他入铁扇公主房间论道不同。铁扇公主和他都是出家人,心无杂念,自不会在乎世俗眼光。但如今他和西梁女王是世俗人,他又是给西梁女王讲礼的学士,不遵守礼,就说不过去了。

西梁女王哑然,她又眼眸一转,笑道:“敢问太傅,在西梁女国中,白日和黑夜又有什么区别?深夜入宫和白日入宫,宫内皆是这些人,那是俗礼,若是遵守,徒惹人笑话呢。”

“何谓礼?最初乃是衣冠之别,禽兽之别。”

“无礼者无衣也。”

“宫内皆女流,梁王何须着衣也?”

白贵轻笑一声,反问道。

仅西梁女王这点道行,和他论道讲理,还差得远。

西梁女王粉颊一红,轻啐一口。

不过她也读过诗书,知道这话看似是轻佻,实则乃是辩论中的常理。总不能因为她是女流,就不能举无衣的例子。

衣,即礼。

“贫道乃唐臣,非梁王治下之民。故尊唐礼。”

“何也?世治不轻,世乱不沮。”

见西梁女王还要狡辩,白贵道出此故。

西梁女王想让他入乡随俗,但他却偏要特立独行。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礼记·儒行》。

世治指的是唐,世乱指的是西梁女国。

他在唐这世治中不轻易偏移德行,在西梁女国这世乱中亦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

“太傅所言,小王有些恍悟。”

西梁女王点了点螓首,似懂非懂,“深夜入宫,于小王名节无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