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1章 发泄(2/3)

不同的历史形态告诉我们美国的政治制度不能照搬。如果有可能,我宁愿去学习那些从封建国家进化而来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美国的政治是一种分裂政治,但是却是裂而不散的,纵观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可以发现美国的体制内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权利在游移中扩张或者伸缩,而其中的润滑剂是就政治说客,比起中国的圈系政治,美国则更倾向与游说政治。也就是说,美国的游说政治把处于各个圈系的利益集团巧妙的联系了起来,利益可以跨集团跨党派来交换(怪不得别人的跨国企业也那么强:),并不同于中国的各个圈系的利益集团在利益上老死不相往来,甚至互相排挤和互相打击。

为什么美国的权力会在游说当中发生转移呢?因为美国的游说政治类似于中国的密室政治,核心的利益交易都在这其中产生,美国国会中的一些委员会的核心议员(排除了其他一些可能对议案通过带来麻烦的议员)的闭门会议就是做好的表现形式之一。美国宪法对政治体制的设计主要理念就是分权而治,以求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但这种政治架构的副作用就是在讨论和决定各项议案的时候容易陷入喋喋不休的僵局之中。造成行政效率的底下。(这也是中国攻击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诟病之一),但这种攻击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会倾向于总统,这当然要归功于美国政党的被选举制度。执政党领袖以及实际掌控国会的议长与总统之间会有一段蜜月期,在总统执政的几年之内,这他们之间的亲密感并不会那么快就消失,所以美国在分权的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总统发号施令的政治环境。

而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缺的并不是政治环境,而是民主思想。有些学者所谓的增量民主的提法,只能说明他对中国历史的浅薄,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国历代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基础上运行的,皇帝可以设立谏官,可以培养势均力敌的两大权臣体系,也可以鼓励老百姓告状,但这本身对皇帝个人素质要求极高,而这种体制内的民主并不稳定,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就能够灭掉一种制度,改变一些机构的设置,放到现在就是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福利保障制度可能因为地方领导的一句话而随意的改变,或者擅自降低标准等等。而一些看似民主的形式实际上成为了摆设。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还是逃不脱封建体制的桎梏。而在中央集权国家内施行增量民主,就犹如爬着悬在半空中的梯子,虽然看起来爬得很高,但上帝之手一推,就可以把你打回原形。话说回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我认为在利益集团。世界上任何的利益集团都会和政治勾结,你不要尝试去消灭它,因为这是痴心妄想。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切割它,但要切得比较均匀。不要天真的相信中国的农民起义以后会有新的更好的体制产生,因为农民头做了国家的主人以后他还是会蜕变成利益集团,这些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所以我且比较慎重地认为,为了改变现状而去推翻一个政权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至少在中国行不通),这必然会带来战争和老百姓无尽的痛苦。最聪明的做法还是改良。但似乎我们在改良的同时忽视了外部(官僚集团以外)的力量,我相信给崇祯皇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多点时间,他一定还能让明朝再多几十的寿命,可农民兄弟不答应,因为积怨太深,且情绪已经被挑拨了起来,我相信给光绪皇帝一支军队,估计被毒死的是慈禧,按照光绪的思路进行改革,说不定清朝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可八国联军不答应,明朝的时候就叫你开放贸易了,可到现在你还是羞羞答答的,干脆直接动武好了。说实在话,别人还是想和你做生意。可被神话了的皇帝是需要威严和面子的,我天朝上国怎么可能和你平等贸易?所以现在吃苦头了。整个封建体制的运行都需要靠这种被人刻意神话了的个人权威来维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