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4章 问责制的前世今生(1/2)

第144章 问责制的前世今生

在小区的门口,我叫了辆计程车回行政学院,沿途经过省政府门口的时候,看见一帮人正在请愿,他们手里还拿着横幅,有些横幅写道——“还我失地,要求补偿征地带给农民的损失”、“城南工业园无良开发商野蛮征地。”但场面还比较和平,围观的也人并不多,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没有携带武器,大家都见多不怪了。现在的中国人也越来越有见识和包容力了,这是不是也意味着这个国家正在不断地进步呢?我希望这是因为老百姓越来越包容,而不是因为奴性而产生的麻木,因为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几十年前,当一个国家一个伟人为了稳固政权而煽动起人民之间的仇恨,人民的仇恨源于对一种信仰的狂热并且还掺杂了人性里的丑恶,玩弄人性的人无异于玩火般危险,但如果不把前人的惨痛经历罗列给后人看,那么以后也一样会有政治投机者煽动人民的愤怒来反对这个政权,所以对政权的稳定造成最致命冲击的力量不是因为揭开了伤疤而引起他人愤怒而形成的力量,真正致命的力量是人民因为对历史的无知对社会缺乏理性、独立的思考而被政治投机者煽动起来的偏执的愤怒。如果能够忘记甚至抛弃一个伟人而换取一个时代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复兴,这有何不可呢?英国人不是一样把丘吉尔“抛弃”了吗?但他真地被抛弃了吗?真正的伟人不是树立起来的,而是永远沉淀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并且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璀璨的星星。伟人的伟大在于唤醒人们良知的精神,而不是在于他统一了一个国家。这个社会并没有因为部分老百姓的请愿示威而秩序大乱,这说明人民有包容的心,谁不会犯错误呢?但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你还让老百姓怎么原谅你?让“敌对势力”来揭露你的“罪恶”还不如自己坦诚地承认以前犯过的错误。因为刻意地掩饰会逐渐失去更多的人心。

今天,行政学院的课引起了我的一些兴趣,这位教授讲的题目是——问责制的前世今生。

这位教授的意思——历数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明朝张居正所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历史抹杀不了张居正的功绩,但史学家却将张居正的政治改革的功效定性为——将大明王朝奄奄一息的寿命延长了几十年,张居正整顿吏治的核心手段就是绩效制和问责制,简单的说就是你下面的官员干出的成绩我给你统计起来,大家排个名,成绩不好的官员自然会有压力,你下面的官员要是没干出成绩甚至出了事闯了祸,我张居正就问你的责,这样一来,官员们自然不敢怠慢自己的本职工作,吏治起到了效果,官僚地主阶层剥削农民的现象得到了收敛,社会上的矛盾摩擦减少了,农民也就不造反了。张居正虽然是千古一相,其政治改革上的成就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无人匹敌,但这也只能说明张居正把中央集权体制内的人治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借着问责制的形式排除了异己,形成了家天下的模式,这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模式,后来张居正“人亡政息”的结果就是历史无情地否定了他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功劳,看一项改革成不成功,“人亡政不息”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这里面包涵的意义就是——当一位的政治家的改革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他虽然离去了,但是他的政治经济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并且社会将继续沿着这种模式运转下去,不会因为他(她)的离去而分崩离析。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深入人心的理念就是计划经济要向市场经济转变,包括黑猫白猫的实用哲学理念都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点应该给予肯定。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一个本质地飞跃。历朝历代的绩效制和问责制的实施无疑都会给这个古老的国家注入一支强心针,延长了这个国家的寿命,但这种疗法无疑就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疗法,并且还有可能拖延治疗的最好时机。中央集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