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六章 可怜的朱文奎(3/3)

加速度冲刺就能掉到湖里去了。

这座岛名为万户岛,是陶增光起的。

陶增光自从进入二炮局,因进献《火箭书》有功,被二炮局赏赐,陶增光推辞了赏赐,要了一座小岛,朱允炆答应了。

后湖本就是挖出来的,填一个岛还是容易,无外乎石头为基,再逐渐填土,简单。

陶增光的加入,为二炮局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炮局的神机炮是优秀,射程远,杀伤力大,但也有着一个很大的问题,炸膛率有点偏高,一百门神机炮总会有五六门经不起试验炸了,一旦炸膛,就很可能损伤到测试匠人……

陶增光很仔细,通过研究优良神机炮与炸膛神机炮的特征,然后去了铸造房蹲了几日,提出了一种“望闻问切”法,作为神机炮的检测标准。

望,指的是观察,查看铸造神机炮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炮管内部与外部。

闻,指的是听,通过小锤敲打神机炮的炮管,听其声音,若听到异常音,不同于优良神机炮的,则视为铸造出了问题。

问,是询问铸造人员,铸造环节,冷却时的状况。

切,是亲手去摸,感知炮膛内部有没有毛刺、凹陷、裂纹等缺陷。

凭借着这一套标准,陶增光可以清楚判断哪一门神机炮是劣质、容易炸膛的,后来二炮局拿去测试,但凡陶增光挑中的必经不起十炮便会炸膛,二炮局上下对其敬佩不已,并将这份标准普及开来。

陶增光的贡献远不是一套标准的问题,他认为,神机炮的作用有限,大明需要开发更多特殊的火器,开发一些更轻便的火器,最好是一个人能扛着走,到地方就能用的……

二炮局拿出了地雷与手榴弹,陶增光连连称赞,当得知有些想法出自于朱允炆时,不由惊叹。这个肯定了飞天的人,竟然对火器也有着极高的认识。

也是,整个二炮局有今天,都是朱允炆组织、设计与运作的结果,听说火药的改良,还是朱允炆亲手做的。

但对于地雷与手榴弹,陶增光试验了很多次之后,依旧感觉不满意。

地雷这玩意就适合埋在土里等人来踩,如果对方不走这一条路,那不是白埋了……

还有手榴弹,这玩意有点沉,自己只能丢个二十步,军士大概能丢个更远,但这个距离对敌是不是太过危险了

如此火器,不足以普遍应用,距离和条件都有限。

陶增光开始了埋头苦思,为的是打造一种低于神机炮,但超出手榴弹之间的一类武器,而这类武器,将更能适应的战场,说打就打,说走就走……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