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朱允炆(1/2)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明黄色的书案被一只手狠狠拍下震了两震,桌角堆着的奏折倒落下来,哗啦散了一地。
持着拂尘的年轻宦官连忙跪下,颤着手收拾起来,一身明黄龙袍的年轻人仍在气头上,抬起被震得有些疼的手,一脚踹了出去。
这一幕被刚刚走进御书房的方孝孺看得清楚,他躬身施礼:“陛下为何发怒?”
“燕王居然去了孝陵!”朱允炆看也没看被踹了个跟头的年轻宦官,“可恶,可恶!”
回京祭陵,没问题!但朕就在宫城里面,是如今的天子!你连天子都没参拜,就跑去孝陵祭扫,让天下人怎么看?
就不能先面圣,再和朕一起去祭扫,给天下人一个一家和睦的印象?
“遇事须先静心,陛下何必失态?”方孝孺皱了皱眉头,拱手道,“再者这也不是件坏事燕王此举,不正是在置气?看似肆无忌惮,目无君上,但实际上也暴露了其心中惶恐软弱,欲借此发泄而已,臣等先前对燕王的评价还是有些高了如今看来倒是不足为惧。”
朱允炆揉着右手,心头的怒火被方孝孺一番话压了下去,他坐回龙椅,想了想好像是这个道理:“先生所言极是是朕孟浪了。”
若是普通的君臣,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方孝孺这一番话甚至带上了些教训的语气,但朱允炆也不以为意因为他是真的把方孝孺当成了先生。
方孝孺何许人也?大儒宋濂的弟子,太祖遗旨点名委以重任的大臣,如今文人的领袖标杆,还有朱允炆的首席智囊。
简直已经到了人生巅峰。
而且复周礼这件事就是方孝孺提出来的,被朱允炆当成了登基以后施政的,也就难怪两人的关系会这么像先生弟子多过君臣了。
但这事儿终究是越想越气刚坐下没多久,朱允炆只感觉脸上有些火辣辣的:“安王怎么也不拦一拦?就这么让他去了孝陵?之前的齐王也是这样,回京了先去孝陵哭陵,他们的眼里还有没有朕?”
他只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羞辱却全然忘了当初不准诸王进京奔丧时候诸王的感受。
方孝孺抚着长须,一副文人做派:“这些举动不正是说明诸王只知先帝,不知陛下?若是没有异心,安然接受朝廷旨意,又何必闹到这等局面?《周礼》有云”
正准备扯扯书袋子,再好好给陛下说一说周礼,一道人影却是走进了御书房,宦官的通报声都还没响起,他就挥舞着几页纸跨过门槛:“陛下,陛下”
“希直先生?”
来人正是帝师黄子澄,他身后跟着齐泰,两人面色都有些难看,也顾不得以往见礼的那一套了,声音尖利:“燕王在孝陵哭陵,所言所语字字不离怨意,中伤陛下与朝中大臣,臣等求陛下下旨,即刻捉拿燕王!”
这番话把朱允炆和方孝孺都惊到了,朱允炆绕过桌案,一把抓过黄子澄手上薄薄的几张纸,只是略微扫了眼,就愣住了。
随即他脸色刷地一红,满是血色,又转而变得铁青,连额头青筋都绷了出来,抓着纸的双手颤抖起来,目眦欲裂:“燕王燕王!”
这模样实在有些骇人,原本收到消息愤愤不平入宫的黄子澄和齐泰也没敢再火上浇油,角落里那些伺候的宦官更是双腿都哆嗦了起来。
谁都知道陛下易怒而且发火了就喜欢打骂宦官,刚才那个挨了一脚的还在地上没起来,看陛下现在这模样怕是谁招了陛下怒火,被打杀了也不一定。
一边看一边念,等到这份“孝陵骂贴”念完,不止是朱允炆,被点到名的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人脸也都黑了,朱棣这番话骂得实在精彩,他们这个大明最有权势的小团体一个都没放过。
朱允炆的面色已经有些扭曲:“好哇,好哇!来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流女郡王的绝色后宫
都市医神狂婿
清宫——宛妃传
农门秀女
钓龙
情歌谱成一曲思念
诸界大劫主
重生农家媳
济世神瞳秦浩
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