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争泥潭(2/6)

息。

但因为此事,大明和三娘子的隔阂又出现了。

之后三娘子上书深表歉意,又将在边滋事的扯力克之婿史二缉拿,枷送边塞,大明才恢复了互市。

到这个时候,明朝和漠南西部的三部蒙古都还处于可控关系内。

可是、随着万历四十一年三娘子病逝,三部蒙古中,除了受封大明顺义王的土默特部老实点以外,宁夏鄂尔多斯部和河套鄂尔多斯部都开始对大明边疆劫掠了起来。

往年、这种劫掠规模还比较小,但今年,由于调杜文焕南下,这才导致了河套部蒙古人的大举入侵。

这并不是说朱由校、叶向高、朱由检三人调杜文焕做错了,相反这个举动是对的。

但为什么延绥兵马没有挡住这次河套部的入侵,这根本上是巡抚张之厚的问题。

军饷按照足数的兵马发了,按照军册来说,足数二万七千余人的延绥镇,哪怕一时间无法对两万多蒙古人入塞制止,但最少也要救回一些百姓吧?

可根据徐光启的奏疏来看,张之厚压根就没有出兵,而是等到蒙古人都走了,他才慢悠悠的去收拾残局。

这样的举动,说明的是延绥地方上的问题。

如果连巡抚的问题都那么大,那么去岁押解的饷银,是否到了延绥镇将士手中,有没有被贪污?会不会已经空额的连陕北都守不住了?

这一系列问题,才是朱由校想要问的问题,而对此,朱由检只能作揖回应道:

“臣弟以为,当治罪张之厚,另派能臣巡抚,武官总兵。”

“那被掳掠的百姓呢?”朱由校有些不服气,毕竟老奴都被明军打的退守了,一个小小的河套部如此跳梁,岂能不诛?

更何况、他记得自家弟弟说过,要扫平河套部的,怎么眼下却这么平和?

朱由校不理解很正常,毕竟对于边事他还是有些弱,但朱由检却不能随意就说出兵。

眼下西南一副要打持久拉锯战的模样,东北的努尔哈赤也和科尔沁部落结盟了。

这个时候、朱由检再坚持收复河套就有些不太合乎常理了。

先收复辽东的铁岭、开原、抚顺和失陷的长城才是他需要做的。

夺回了长城,在关隘和山隘驻兵,总比要在平原驻兵好多了。

因此他才没有轻言就说要打下河套,而是以守为主。

只是他的话、在百官们看来,就有些软弱了。

于是当下、以姚宗文等人为首的官员,就纷纷开始拐弯抹角的弹劾起了朱由检。

不过他们也知道、弹劾过重会引起反效果,所以没有直接弹劾他,而是弹劾山西三镇之中的大同和太原镇。

尽管这件事情,明显轮不到山西三镇来管,但他们就是弹劾了。

“万岁、臣以为,山西裁撤边镇乃是大错,应该重设边镇,联合宁夏、固原两镇搜套。”

搜套、也就是对河套用兵,而提出这个提议的,便是左佥都御史的邹元标。

在他看来、挑衅大明之徒,都应该被诛。

只是他这话,让朱由检和朱由校都皱眉了。

他们好不容易才裁撤山西三镇,现在要复镇是什么意思?

对此、朱由检十分无奈,只能走出一步道:

“眼下我大明应该先收复辽东失地,再谋求扫套。”

看着文官的架势,估计是不会放过这个朱由检“软弱”的机会,没办法的他只能上前说出了要收复辽东失地的事情。

果然、他这话一说出来,瞬间朝堂之上的百官就闭嘴了,而朱由校也眼前一亮道:

“弟弟细细说来。”

“是……”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朱由检只能假装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