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章 百姓赖安(2/6)

衣卫询问,对方摇了摇头:“他们的情报没有那么灵敏,从这里到他们的城池还有六七千里,监察使不用担心。”

“倒也不是担心,若是开大阵征战,我大明倒也不惧,只是好奇罢了。”金铉笑了笑,紧接着开始继续巡视西京城。

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事情和政务需要处理,因为现在的齐国只有两个任务,那就是工匠修建工厂,劳改犯开垦林地。

由于气候干燥,西海岸并不存在什么瘴气,唯一需要金铉在意的就是拱卫营士卒的精神问题。

齐国的拱卫营士卒实际上还是大明的兵马,他们的家人也都在大明。

因此,他们不可能久留齐国,所以朱由检的主张是每批兵马驻扎齐国一年,一年后调回家乡驻守一年,然后再调回原本的驻地。

不过,即便如此,金铉还是得注意士卒们的精神状态。

走在西京城四周的荒地上,远处是数千使用拖拉机拉拽树根,清理土地的士卒。

平淡而单调的生活,对于他这种官员来说,显得十分可贵。

远离了大明,他也远离了勾心斗角。

“如此下去,也倒是不错……”

一声感叹,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但对比他的悠闲,此刻的大明却暗流涌动。

十赋一的新政彻底发酵,并且通过官府的邸报传向了天下。

百姓们有些不敢相信,士绅们脸色难看,官员们左右为难,只有坐在承运殿内的朱由检能心平气和。

“从九月初一至腊月初一,关外三省兴起村庄三十五个,迁入百姓两万七千人,五千零三十七户。”

“户部上疏,三省官员共发放钱粮七万余两。”

“工部上疏,明岁关外三省预计兴建集镇三十,村庄三百,可容纳三十万百姓迁入。”

“皇店上疏……”

腊月初九的承运殿内,当曹化淳将六部六科的奏疏一份份念出来,朱由检则是闭目养神靠在椅子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人捉摸不透。

“内阁上疏,今岁国朝结余三十二万六千四百两。”

原本能结余一千二百万两的大明,经过北伐之后,只能结余三十二万两,如果不是金融司调动金银支援了户部,恐怕今年大明得积欠一千六百多万两银子。

“今岁,旧港、瀛洲共押送十二万五千六百零七两黄金,三百三十五万两六千余两白银,以及三十三万五千吨铜锭。”

“金银铜锭已经尽数押运金融司,金融司侍郎李长庚上疏,明岁至六月十六前,铸币厂积存天启通宝四百九十二亿枚,面额八千二百三十七万余两。”

曹化淳说完,同时也将文册合上,代表朝廷的所有事情都已经说完,而听到他的话,朱由检心里对于银行开办的信心更大了。

“从三月开始,皇店之中的铜钱,截运往金融司,另外告诉金融司,历朝历代的每版铜钱,凡是大一统王朝,都积存一亿枚作为藏品,其余割据势力只保留一千万枚,剩余皆熔炼为天启通宝。”

“奴婢领命……”

朱由检要开始将市面流通的铜钱熔炼为天启通宝,而之前的铜钱自然也就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了。

自春秋以来,中原这块土地上被生产制造了数百上千种铜钱,每版都不一样。

朱由检不可能把它们全部熔炼,因此每版留一亿枚作为国家藏品还是可行的。

一些小币种也没有必要留太多,一千万枚足以。

如此算下来,这些作为藏品的币种会蒸发掉大明市面价值数百万两的货币。

不过在这种海外矿产不断流入的情况下,朱由检倒也不害怕会引起“钱荒”。

相反,他个人担心的还是货币放水太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