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章 国事艰难(3/5)

大规模的人口,即便朱由检想迁移,实际上也是有心无力。

按照迁移粮一人十石,每人发最少十亩田地来说,想要把三省人口迁走,哪怕只迁移一半人口,朱由检都得拿出接近四亿亩耕地和四亿石米麦。

在全世界耕地都不超过三十亿亩的情况下,朱由检从哪里去抢这四亿亩耕地。

用机械开发是不错,但时间上已经不允许朱由检这么做了。

明年……明年长江以南的江南之地就会成为旱情的重灾区。

在历史上,江南三省米价一度上涨到一两六钱每石,可见旱情严重程度。

历史上的崇祯朝,并非不是江南不肯给北京送去钱粮,而是江南不是大水就是洪涝,根本拿不出多少钱粮去接济北方。

这一点从张献忠等人都打到凤阳,结果转头又跑去河南、湖广、四川、陕西就不难看出。

北方灾情不断,南方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湖广和四川、河南依旧还算富硕,所以张献忠、李自成他们一直在这几个省流窜,哪怕有机会去江南也没有去。

直到崇祯十七年大旱结束,李自成才准备去攻打南京,结果被阿济格带兵追上击败。

江南的情况如此糟糕,以至于朱由检都不知道怎么来着手这块地方。

更要命的是,如果他没记错,在江南遭遇旱情的情况下,北方也在遭遇旱情,并且烈度比今年还要严重。

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检已经放弃让百姓吃饱的打算了,只要能让他们活着,便已经是朱由检能做到的最好安排。

因此,在“酥山”见底的同时,朱由检也放下了勺子,抬头与毕自严对视,并说道:

“今年的粮食虽然足够,但要防患于未然。”

“粮价上涨也是无可奈何,着我令旨,调四川、湖广、河西、北直隶、山东民粮、官粮平抑陕西、山西。”

“瀛洲、两广、琉球府民粮、官粮平抑东北四省。”

“麓川、旧港、福建、交趾粮秣,尽数调往江西、浙江。”

“有缺口就有缺口,总之事情要这样安排。”

在朱由检的话中,浙江和江西粮价上涨已经成为定局,因为两省的缺口是一亿三千万石,而朱由检只调了不到一亿两千万石。

算上路上的火耗,能到两省的也就一亿石。

少了两千万石粮食,那就多出两千万石的缺口,江西、浙江五千万百姓就减少了每年六十二斤的口粮。

面对这种情况,两省粮价上涨是肯定的。

倒是北方,朱由检一口气调动其余所有粮食前往,运抵后的规模还能达到一亿三千万石。

在满足了东北四省的两千万缺口同时,还有近一亿一千万石供山西、陕西、河南的一千七百万百姓吃。

哪怕他们什么都不做,这些粮食也够他们吃两年的,更别提今年他们省内能满足他们大半口粮了。

因此,这批粮食足够三省百姓吃上两年有余,而朱由检这么做,说到底就是为了明年的江南大旱做准备。

在三省粮食够吃的情况下,明年大明朝除三省之外的省份,都可以把粮食运往江南来平抑粮价。

今年江南粮价的上涨,是为了明年江南百姓能活下去。

在毕自严等人看来,这并无不妥,因为近些年来,旱情一直是在北方,北方多储备粮食总归没有坏处。

“移民的事情,要不断地加大力度,户部不要偷懒。”

朱由检将吃空的酥山推到一旁,王承恩见状起身前来收拾,而毕自严也作揖回礼,表示知道了。

“天启通宝发行后,地方衙门的火耗降低了多少?”

朱由检靠在椅子上审视毕自严,毕自严也没有胆怯,他毕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