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3章 新任山东巡抚谭纶,布政使张居正(2/4)


但眼下,先是没了兵部尚书,后又丢了山东布局,连续吃两场大亏,严世蕃如何能咽下这口气?主意早就打在了某些人身上,听这场昆曲,更像是一场鸿门宴。

“话是这样讲。”严世蕃图穷匕见了,“但案情有疑点,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我敢扪心自问,左宝才和季黎通倭,与我半点干系都没有,有些人却会怀疑。这样的侮辱,这样的诽谤,旁人能受得了,我却不行!徐阁老,您是吏部尚书,不知接下来要向皇上举荐何人为山东巡抚和布政使?”

严世蕃一口气说完这番话,徐阶和高拱的目光开始互相碰撞打量了。

躺椅上,严嵩这时似乎完全入定了,一动不动。从嘉靖二十一年他入阁,到今年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来,他苦心积虑,提拔了多少文武大臣,培养了多少心腹,更栽赃陷害了多少政敌,若没有严世蕃这个堪称智囊的儿子,他是断然做不到这一步的。此时见严世蕃这样问话,虽然事先没有与自己商量,但也猜到他的几许心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官场同样如此,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亏他老成持重,并不出主意,只叫儿子筹谋,他来把控全局,若筹谋得对了,他便应许,筹谋得错了,他便阻止,若筹谋被人打压了,他便弄权操敌,总能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徐阶沉吟了好一会,长吁一口气道:“山东巡抚和布政使的缺由谁补上,要请皇上示下。”

“是吗?”严世蕃抬高了声调,“可每次官员任免,都是我爹拟票,您到司礼监奏对,请陈洪公公批红。眼下,左宝才和季黎明显牵扯到我们,若是我爹继续向皇上推荐官员,未免有藏私之嫌。您老连弹劾谭云鹤的奏疏都直接面呈皇上了,不曾与我爹商量半分,想必,这种时候帮我爹避个嫌,向皇上举荐两个能公正审核左宝才和季黎的官员,应该也是顺手而为吧?”

“阁老,您觉得呢?”

徐阶望向了严嵩。

严嵩一直就微微闭着眼睛,这时依然没有表情。徐阶只好把目光又望向了高拱。

高拱眉头拧着,“严大人若是有合适的人选,自然可以向皇上举荐,合不合适,皇上心中也有一杆秤。”

“这两个人,还是请徐阁老向皇上举荐更妥当。”严世蕃笑眯眯的。

高拱忍着气只好问道:“不知严大人说的是谁?”

“既然根源在通倭案上,自然要启用一个平定倭寇有功的,台州知府谭纶在嘉靖三十六年平定台州倭寇,次年数万倭寇再扰,他亲率死士大战,三战三捷。这样的人,对通倭之人一定是恨极了的,可以为山东布政使,接替左宝才,继续彻查通倭案。”

徐阶和高拱心里当下就咯噔一声。

若论爽直和正派,谭纶显然要比胡宗宪更甚。起码,胡宗宪曾是坚定的严党,干过不少阿谀奉承之事,极会明哲保身。而谭纶不同,他是个直性子,不懂得太多弯弯绕绕,将他送到山东,或许便是第二个谭云鹤,会与严党死磕到底。

那么,这场好不容易平息的通倭案,极有可能再次被翻起,且掀起的劲头更大。因为谭纶是朝野公认的裕王党,且政绩颇多,不像谭云鹤那样初出茅庐的嫩雏,他所作所为,便直接代表了裕王和徐阶。

“这不妥!”

“恐怕得再想想。”

高拱和徐阶一前一后,同时发言了。

“有什么想的?知府升任巡抚,本就合乎常理。何况他功绩颇多,对倭寇极熟悉,再没有比他还适合的人了。”

严世蕃笑得愈发亲和,“我们都舍得让这样一位公正的人物去辩查我们的清白,徐阁老和高大人,又有什么不敢的?”

徐阶和高拱依旧沉默着。

“巡抚是谭纶,布政使便给那位张太岳吧。听说,他对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