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天书(2/3)
子的修为拔到筑基。>
后续功法略有差异,不过都是道家内圆术的路子。>
陈元祥看罢了感叹道:“费道友之师道行深不可测。”他只当费景庭的师父已到了炼神化虚的境地,哪里想得到费景庭根本就没师父,有的是比师父还厉害的系统。>
费景庭不好接茬,品了口茶,转而道:“我近日偶有所得,正好请教二位。”>
说着,他将摘取的几个复杂文字纸张掏出来,分别递给二人:“这上面的文字,二位可认得?”>
二人分别接过,看了一眼便皱起了眉头。>
良久,二人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从没见过,看着倒是有些像云篆,却又不是。”黄明睿道。>
陈元祥沉吟着道:“《云岌七签》有载:一曰天书,‘八会’是也。二曰神书,云篆是也。三曰地书,龙凤之象也。四曰内书,龟龙鱼鸟所吐者也。五曰外书,鳞甲毛羽所载也。六曰鬼书,杂体微昧,非人所解者也。七曰中夏书,草艺云篆是也。八曰戎夷书,类于昆虫者也。此六文八体,或今字同古,或古字同今,符彩交加,共为一法,合为一用,故同异无定也。”>
顿了顿,又道:“我观此类文字颇似流云彩霞,变幻莫测,莫非是天书?”>
黄明睿道:“天书之说各类道藏都是涉及,一说太昊时河洛之书,一说天书云篆,还有无字石碑之说。我看这些字迹暗合阴阳八卦九宫五行,极类云篆……费老弟,你从哪儿得来的这些文字?”>
费景庭掏出那枚玉琥,放在桌上说道:“偶然得了这个物件,陈道友可感受下,这东西有什么异常。”>
“哦?”>
陈元祥拿在手中,闭目握紧略略感知了下,睁开眼立时皱起了眉头:“这……似有真气逸散?”>
“不是真气,是灵机。”>
“我来试试!”黄明睿拿在手中,感受了半晌也没感受出什么不同来。>
黄明睿修行未入门,怎会感知到灵机?陈元祥真气驳杂,好歹算是入了门,自然能感知到灵机。只是陈元祥修为有限,无法以真气为丝探入玉琥。>
听得费景庭以真气为丝,这才探得纸稿上文字,两人大为惊奇。>
黄明睿道:“说不定是道门前辈以真气蚀刻。有国学大家认为,云篆乃先秦异体字,后为道门所延续。”>
“云篆,符箓也!异体字之说过于想当然,我道门符箓呼风唤雨、请神驱鬼,威能无双,岂是异体字可比?”陈元祥明显不同意黄明睿的说法。>
两人你一言我一嘴,顺着河、洛之书,说起了典籍上云篆的来历。>
河、洛说得就是河图、洛书,传闻太昊之时,人献于太昊。上面所书文字便是云篆。具体年代已不可考,顶多算是传说。>
符,不是道教特有的东西。早在西汉以前就出现了符,有符节、符信,以及竹使符、铜使符、虎符等。当时只把这些符作为君臣之间、人与人之间表示征信的器物。>
箓,通常记录有诸天官曹名属佐吏的法牒,牒中必有相关的符图咒语,所以又通称法篆。>
道士们认为箓文是上天灵气衍化而成,布于笔墨,才成了龙篆章文。箓文对道士的作用正如《洞玄灵宝课中法》所说:“箓者戒箓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人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汉时张道陵创五斗米教,‘普施符箓禳救灾祸’。黄明睿、陈元祥猜测,恐怕在张道陵之前就有修道之士以云篆书符箓,用以施展法术。>
所以正一道士若想施展法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邪灵世界:我以肉身横推此世
第一绣娘
乡野神医
刀剑移情
镇国利剑
血鱼秘闻
最强狂兵(王猛范兵兵)
红绪拂心绕
大汉箭神
斗罗:饕餮神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