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51章 六百万万钱的财富(1/3)

平城最大的优势就是畜牧业,他的背后有整个草原提供的牛羊,同时也是将上党郡的铁器贩卖到草原、乌丸人手中,从他们手中换取牛羊,至于中原一直短缺的战马则从交易清单中剔除,用贸易手段降低乌丸人的战马保有量。

商贸活动的频繁也带动了一些城池的餐饮业的繁荣,羊杂汤、牛骨汤也再次焕发了第二春,而这也为河湟谷地内的花椒、汉中郡的一些香料带来市场。

董虎有意识的打造一些工业城池、货物集散地,同时也在集中推动一些技术的发展,诸如与棉布有关的技术。

若论织布技术,最好的还是河湟谷地、平城内的妇人,而这些妇人大多都是董部义从的家眷,当董虎在中原站住了脚后,她们也都逐渐向雒阳汇聚,战乱之下的无数孤儿寡妇也就为工厂化的纺织业提供了条件。

工厂还是手工作坊似的工厂,一人一天织不出多少布匹,但对于董虎来说是足够了,毕竟市场不大,若产出的布匹太多,反而会成了另一种灾难。

凉州、并州在资源上有高度重合的一面,诸如都有着大量牛羊,都是董虎名下的棉花主产区,可董虎当前的市场很小,无法消耗掉太多的棉花,所以就要有所取舍。

而擅长纺织的妇人大量流入雒阳,也为他对产业调整带来了机会,因为凉州距离中原较远,需要输出更多高利润的货物,凉州才会有动力不远千里输出,而棉花就是不错的选择,雁门郡则选择为军方提供肉干、奶干、牛皮、皮草、烈酒等物资。

棉花的保暖性远比麻布好,比丝絮更加便宜,只要百姓知道怎么弹棉花、纺线、织布,就很容易被百姓接受而大面积种植,不仅凉州、并州,司隶校尉部也是一样。

从凉州、并州将棉花运到雒阳,在雒阳内进行纺织,以及在雒阳本土种植棉花、纺织,两者的成本自然是不一样的,可董虎非得花大价钱从凉州运来棉花,甚至并州的棉田都被他变成了粮田,此事也一度让人疑惑不解。

大丫曾为“棉花”的事情专门询问过,他给出的答案就是司隶校尉部名下的长安三辅、河南尹、河东郡、河内郡都是平原之地,是产量区,不能让经济作物挤占粮食作物的种植。

战乱之时,粮食才是稳定一切的根基,而且董虎每每需要救济的百姓很多,赊欠给百姓的东西也很多,至于纺织作坊……以及很短时间里建起的各种各样作坊,因为是工厂化生产制造,很短时间里就能制造出很多商品,一般人根本吞不下如此海量货物……就算富可敌国的大家族有财力可以吞下,也没有市场可以售卖,原因很简单,普通百姓穷的只剩下一张肚皮!

战乱已经破坏了原有的市场经济,想要重新恢复,董虎就只能借贷给百姓无数钱财,哪怕只是一个看起来就要死了的乞丐,也要借贷,而这种做法必然会承担巨大的风险,因为百姓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抵押。

没有抵押就会有血本无归的风险,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借贷的百姓有还款的能力,如此就需要租给百姓可以创造财富的田地,或是给他提供一个赚钱的工作,而这些都不是哪一个家族可以做到的,即便皇帝刘宏活着时也做不到,这不是百十个人的事情,而是动辄几百上千万人!

百姓借董虎的钱,董虎铜钱不足就印制一些债券尝试发行,在控制力更强的军队中尝试发行。

时间很短,距离董卓身死仅两年时间,但长安、雒阳都爆发了相当的繁荣,尽管这种繁荣是董虎与百姓相互借债刺激出来的,但他通过军方采购和大规模向百姓借贷,很短时间里就刺激出一些异样繁荣的城池。

董虎常年在外作战,他只在商业战略层次进行谋划,具体实施的则是大丫、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疯火兵痞 快穿之男配的小可爱 金凤华庭 郡主今天又想洗白 他养的小可爱太甜了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 快穿之大佬又在崩剧情 病娇相爷以权谋妻 明血 魔王是如何玩坏勇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