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08章 董大王会来的(2/3)

各路诸侯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没了普通百姓耕种,军队的口粮又从哪里获取?

各路诸侯的兵马都有在边界巡逻,抓捕逃难的百姓事情,可这样的事情还是屡禁不止,哪怕砍人头颅也依然会有无数百姓冒险逃亡。

大战来临,按理说,袁绍应该对凉州军主动发起进攻,从渤海郡的方向发起进攻,但他此时却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做法。

袁绍在击败了黑山军张燕后,最能直接威胁到董虎的做法就是全力攻打河内郡,在黄河北岸直接威胁雒阳的安危,但这是不现实的。

黑山军距离邺城太近了,通过滏口陉可以直接杀到邺城,是袁绍必须优先清除掉的隐忧,可对于公孙瓒呢?对于公孙瓒来说,渤海郡就是他脑袋上时刻悬挂着的利刃!

公孙瓒若不与袁绍联手偷袭了黑山军,没有与凉州军彻底撕破脸,或许还不至于太过担忧驻扎在南皮城的凉州军,可现在不成了,袁绍也必须按照约定替他夺回渤海郡,否则的话,袁绍就将再次面临北方一个强大外敌!

在没能击败凉州军面前,袁绍不敢在这个时候与公孙瓒彻底撕破脸,退一步来说,就算袁绍与公孙瓒撕破脸了,公孙瓒也没有在袁绍背后发动进攻,袁绍也不敢轻易对河内郡发动强攻,打不打得下来河内郡且不提,并州的兵马可以通过上党郡对河内郡增援,兖州东郡可以从境内杀入冀州,渤海郡的兵马同样也可以!

袁绍若想全力攻打河内郡,就必须如当前的形势一样,必须有重兵拖住渤海郡、兖州东郡的凉州军,否则的话,袁绍就会面临凉州军的四面八方围攻!

所以,无论袁绍愿意与否,他都需要完成与公孙瓒达成的约定,都必须率先干掉渤海郡境内的凉州军,只有如此,幽冀联军才能与凉州军正面“方阵方阵”厮杀。

既然两家在偷袭黑山军时已经有了约定,依照计划完成不就完了?可他们哪里能想到,仅仅只是两万凉州骑就让他们束手无策!

凉州大马对幽冀联军的优势太强了,即便公孙瓒手里有近万骑,也一再损兵折将,以至于乌丸骑根本不愿意与凉州羌骑交手。

对付不了凉州羌骑,那就只能缩在龟壳一样的城池内,期望把战争拖到来年春天,到了那时,若凉州军还不依不饶,袁绍、公孙瓒就能扭转一些局面,诸如他们就可以大肆散播谣言,说董虎根本就不想让百姓耕种,逼着百姓、兵卒与凉州军厮杀不断。

沮授、田丰等人知道,冀州军不可能打得过此时的凉州军,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在战场上获胜,更多的还是冀州百姓的态度,从大家族到底层百姓,所有人都厌倦了这场战争,厌恶了战争之下带来的各种损失,若没有法子情况下,这种不满或许不显眼,可董虎明显的放出了善意,诸如明确表明了耕种收获时节不开战,避免百姓因为战争而发生大饥荒,而这些就是缓和的善意。

董虎的态度很明确,河北之战是他与袁绍的战争,与冀州百姓无关,那冀州百姓就愿意因袁绍而让自己遭受损失吗?自然会想着“保持中立”什么的,冀州本土无数家族也就全都闭上了嘴巴,即便是袁绍身边的一众谋士也受到了背后家族的警告而选择了闭嘴。

百姓是如此,幽冀联军的底层兵卒难道就想死在战场上?

在董虎身在雒阳时便向冀州散播了无数消息,反正四个骑营在冀州境内乱跑,别人想抓住他们也极为困难,四条腿的一旦发觉不妥就逃了没影,但他们每到了一处县城外,都会将董虎的旨意叭叭一通,而这些也极大的影响到了幽冀联军的士气,沮授、田丰就是冀州军的一员,自然是最为清楚的,可越是清楚知道,他们越是沉默以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