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赤裸裸的威胁(上)(2/3)
图、逢纪等人也罢,他们就算有“背叛”的意味,他人也说不得什么,可许攸却是实实在在的阵前反叛!>
许攸坏了规矩,就算想跳槽也没了退路,也只能跟着凉州军一路走到黑,相比田丰、审配、沮授、逢纪、郭图他们,董虎更愿意相信许攸这样没有退路的聪明人。>
进入蓟县城没有太大的意外,但城内像是被特意打扫过了,道路上并无积雪,街道两旁破损的房子也被特意修补过,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些修补的痕迹,看到这一幕时,他还特意向董罴招了招手低声询问,得到的结果也无多大意外,是凉州军招募的百姓打扫的积雪和修补的房子。>
战乱之下民生凋敝,想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当地百姓的认可,就只有给予百姓最紧缺的东西——粮食。>
幽州境内远比冀州差了太多,最起码冀州没有饥荒的隐忧,可幽州百姓却处于饥荒之中,而易县内的三百万石粮食就成了百姓的救命稻草,但凉州军显然也没有免费发放的意思,借一还一是必须的,除此外就是招募一些民夫打扫街道上的积雪,到野外伐木修补破损的房子,拖拉着马车往来运送粮食……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愿意干活,即便做个样子糊弄几下也能获得一份口粮。>
救济是不假,但不能养成百姓的自以为是,这是个比较脆弱的纯农业社会,天灾人祸是常有的事情,总不能每年都要免费救济动辄数十上百万灾民吧?>
没有百姓就没有赋税,百姓遭了灾自然是需要官府救济,但百姓自救更为重要,董虎只不过给遭灾百姓提供了一个自救的渠道。>
董虎对董罴、董放、孙牛他们的作为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接风宴上还特意嘉奖了他们,但宴会近半时,楼班突然举杯站起,原本还嗡鸣欢快的宴会顿时一静,纷纷转头看向丘力居的儿子楼班……>
年岁不大的楼班举杯道:“我族素知大王仁德,只是我族穷苦,只能以酒敬大王!”>
说罢,楼班饮下酒水,董虎也微笑点头一饮而尽,笑道:“当年张纯张举反叛,公孙瓒虽胜却因太过冒进而被困在管子城……本王不在乎公孙瓒死不死,但本王与大公子情同手足,得知大公子一人一骑深入险境时,本王心急如焚、日夜难安,也幸好丘力居还算给本王一个颜面,本王也确实欠了丘力居一个人情。”>
楼班心下一动,抱拳道:“董公子能不顾危险独身前往我族族地调解两族争端,仅凭此等勇气、仁德,我父王又怎敢轻易加害?”>
听到“父王”两字时,董虎和一众文武全都眉头一皱,人群中的难楼却有些恼了,猛然站起,指着楼班大怒。>
“丘力居好大的胆子!”>
“哪个同意他成为我乌丸人的王了?”>
难楼、丘力居、苏仆延、乌延等人都是乌丸各部的大人,大人只是各部推举出来的话事人,与“王”是不同的。>
草原不是没有王爷,但那都是匈奴册封的部落王,若乌丸人愿意向匈奴人低头臣服,肯定也会产生出一个王出来,但大汉朝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别说乌丸王了,就算是护乌桓校尉、渔阳校尉都不会轻易让乌丸人担任,即便担任了也只是暂时的,更迭的频率很高。>
乌丸人倾向于母系社会,即便把乌丸人的父亲、兄弟杀了,他们也不会因此而不死不休,这样的社会群体很难凝聚在一起,尤其是在争斗比较激烈的环境当中,与之相反的,父系社会的鲜卑人就比较容易产生出一个强大的王。>
乌丸人在根子上就很松散,很难凝聚在一起,可他们夹在鲜卑人与汉朝之间,在面临鲜卑人巨大威胁下,不得不向汉朝求助。>
吃人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