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谁是凶手(2/4)

阁,你快过去吧。”

“什么!”李征一时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注意到梁人都不在,以为会是安澜出了意外,心里正七上八下着,这个结果,委实出乎意料。待反应过来,已是来不及和童胜道别便奔跑了过去。

天明之前,各人都已讯问完毕,其中从未离开过大殿的一百六十七人率先放出宫去。三十八曾出去过,但有人陪同

者亦洗脱嫌疑,还有二十人曾出去过,但并没有人同行,有的指出曾有宫女陪同,有的说看到过某侍卫,童胜不厌其烦一一找人来对质,其中十三人已摆脱嫌疑。只剩下七人无法证明自己。此时,众人已经知道,陈崇被害。

这剩下的七人中,有三位夫人一位小姐,她们不记得陪同自己的宫女的样貌,只能等她们来认自己,正焦急的等着。童胜已经放弃了对他们的怀疑,这根本不像能一簪刺死一个壮年的人。剩下的三人中,一位吴国公,一位户部尚书刘大人,一位是陈崇的弟弟陈预。

吴国公四十多岁,盛传贪财好色,可就这样的人胆敢肖想大梁安澜公主,童胜不信他有这个胆量。刘大人更老,都五十多了,平日有些不拘小节,但更不像凶犯。陈预,陈崇的弟弟,又怎会对自家大哥动手?

在等待询问结果的时间里,童胜也在琢磨,做这件事的人所图为何?即已经给两人都下了药,陈崇的还是那种药,应该是想要两人成就“好事”才对,可为何又杀掉陈崇呢?若目的是杀人,在下药之时不论是下毒还是直接动手,都更省事。为何还要把两人都弄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安澜公主明显有隐瞒,她为什么不说呢?或者还有什么别的目的,会是什么呢?童胜想不明白,不得不承认,理清这些纷乱的头绪不是他所擅长的,还是要找大理寺的人才是。

宫门刚开,卫国公府里的人已经进来了。方程没来,据说一听到消息就晕过去了,陈寻的夫人一边准备着灵堂,一边命家人进宫来接应陈平。

太医和仵作都验过了,陈崇得以被陈家人带回府。只是安澜,因为另外几个人虽没有不在场证明,但他们出去的时间都比较短,明显不够犯这么大一桩案子,嫌疑基本排除。而安澜作为唯一一个在场的人,嫌疑陡然攀升,成为最大嫌疑人,被转移到大理寺关押审理。世事就是这么无常,前一天还是受害人,次日就成为犯罪嫌疑人。梁使郑重提出,根据前例,即便犯人认罪,亦当回本国受罚。不得对安澜公主施以任何处罚和逼供手段。大理寺回应,在本国犯事,自当由本国官府负责审理。梁使再提出,公主金枝玉叶,且仅仅只是嫌疑,不曾定罪,应有别于一般犯人,暂时居于使馆,限制出入足以。大理寺拒绝,审问没有结果,不能离开,除非皇上特赦。这是把事推到了皇上那里。

皇上大婚之日痛失好友,心里正窝着火,偏安澜什么也不对他说,他心里恼的很。连袁解的面都不见,只传了口谕,让她把知道的都说清楚,早日抓到真凶,早日还她清白和自由。

得知安澜被皇上关了,陈家人暂时没什么动静,悲悲戚戚的安葬了陈崇,过了头七。皇上知道,还有别人也知道,卫国公夫人是绝对不会这样算了的,风暴马上要开始了。方氏这是和萧氏有多大的怨结啊,二十年后又来一遭,死了的还都是方氏的亲人。

安澜待在大理寺的牢房,毕竟身份特殊,她的房间有桌椅被褥,不是稻草铺地。大理寺的官员也不敢对她用刑以免惹祸上身。她也没闲着,将自己能想到的细节都想了几遍。得出一个结论,除了安乐,还有人暗中动了手脚。

安乐恨她,厌恶她,使计陷害她和陈崇在一起,目的应该是捉奸,让她清白尽毁,她没必要杀陈崇。留着陈崇,迫于世俗的压力,她就要嫁给他,有卫国公夫人在,她今后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精彩,这应该是安乐的目的。那么还有谁呢?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