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万向虚拟设备初体验(3/5)



“不算我们的研发投入,软件上的成本,仅仅是制造这么一套系统,大概就需要五百多万!”

“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进行商业化的最大障碍,太贵了,没法用!”

徐申学却是不以为意:“这是个好东西,硬件成本贵,这个不是问题,毕竟现在的硬件发展速度很快的,现在五百万,说不准过几年就五万了,我对你们这个项目还是有信心的!”

徐申学琢磨着,以目前的技术推进速度,过个几年,这套设备的成本必然会大幅度降低。

尤其是里头非常核心的算力芯片,激光雷达,体感服里的大量传感器……这些都是成本的大头。

然而这些东西,也是属于成本下降非常快的产品。

过几年,完全有希望把这些硬件成本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看完这个虚拟设备系统,徐申学心情大好,又顺带去看了集团总部里的其他一些黑科技,前沿技术项目。

智云集团里的各种黑科技,技术前沿项目非常多的,多到徐申学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比如脑机项目组……研发人机直接相互交流,众多技术路线都在尝试,其中的侵入式路线甚至已经开始进行动物试验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而言技术依旧非常原始,距离实用化太难了,之前发布过一些新闻,人们热闹了一下后也就没下文了。

还有智云集团一直鼓吹的智能交通系统,早期吹的很厉害,但是现在也没什么人讨论了,智云集团的无人车项目组甚至都已经海蓝汽车进行了合并,无人车项目已经整体移交给了海蓝汽车进行后续研发。

还有一大堆看起来更科幻的东西,比如液态金属项目,旨在研发一种液态金属,让这种液态可以随意的组合,并且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轻易的进行转变……没错,就是科幻电影里的那种液态金属机器人终结者1000机器人所用的液态金属。

然后还有纳米机器人,准确的说是在纳米尺度上,可以进行控制的分子机器人……简单理解,就是个超级小的机器人。

这听起来似乎也是个超级科幻,不现实的项目,但实际上智云集团还真在研发这种东西……不仅仅智云集团,其实也有不少企业或研究机构也在研发这种超小型机器人,也各自有各自的进展……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是领先的。

如果真能做出来,那么在微观领域里的应用潜力是极大的,包括医疗、超精密加工领域里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的。

然后还有一大堆前沿的各种乱七理科都一起的新生总数,其中的理科人才只有一部分而已。

其中部分理科生,能够读到硕士、博士的就更少了。

智云集团的人事部门,每年都盯着各所高校里的那些潜力高素质人才,对于优秀的人才在他们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往往就直接提前抓人签署第三方协议了。

放眼全国,其实能够从事前沿技术研发的技术人才没多少的……顶级人才的匮乏都逼着智云集团和各高校进行合作,出钱出力一起搞合作院系,要么是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出钱出力帮着一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顶级人才是很稀缺的,招进来都不容易,哪能随便炒掉啊……对方提离职,智云这边还会各种挽留呢。

项目失败了不要紧啊,我给你开个新项目啊……想要做什么项目你随便提。

待遇不行,我找人事再谈谈啊,保证给你业内顶级的薪资待遇啊。

顶级人才的稀缺和匮乏,导致智云集团对高级技术人才是非常优待的,待遇以及尊重都有,项目失败了那就换个项目折腾呗……智云有的是钱,不差他这点研发经费……至于工资之类的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