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1章 冯唐未老(2/6)

将军之位是冯唐在北疆征战多年,以赫赫战功取得的。

当年追亡追北,纵横草原大漠,冯唐斩虏不计其数,遂得故太子看重,收为心腹。故而永隆帝登基后,他也未能避免罢职闲住的命运。

柳湘莲当即拟了一封拜帖,准备次日一早派人送到冯府。

……

神武将军府。

两鬓斑白如雪,壮志灰飞烟灭。

年近五十的冯唐,对平淡生活已安之若素,最大乐趣是湖畔垂钓,或与人手谈一局。

看着柳湘莲送来的泥金拜帖,冯唐不由想起了柳棱。

彼时两人同为太子在军中的心腹,一人在内护卫左右,一人于边疆手握重军。

不料一场辽东之败,御驾亲征的太上皇失陷敌手,好端端的监国太子无故暴毙,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忠正亲王骤登大位。自此,功名富贵皆成梦幻泡影。

让他稍感自得的是,自己的心胸比柳棱开阔多了,哪怕苟延残喘,终究活到了今天,还会继续活下去。

去年柳棱遗孤柳湘莲忽然声名鹊起,闹出诺大风波,他亦曾有所关注。

此子行事出人意料,非常人所能及,有其父亲之“狡诈”,无其父之“刚烈”。

冷眼旁观此子一步步跃升高位,甚至主掌京营练兵,冯唐深感到担忧——权力斗争之惨烈,绝非少年人所能想象。“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众怨纷集,众谤齐至,他真的顶得住?

他不希望故友硕果仅存的血脉也荡然无存,然而并不能做什么——自己一旦出手,很可能不仅没有帮助,还会给对方带来灾祸。

数月前儿子紫英一改往日“有志难伸”的抑郁愤懑,追随柳二郎前往两淮巡盐,令他刮目相看——不能忍受低至尘埃的卑微,也无资格受享至高无上的荣耀。

随后传回消息,紫英以数百新卒硬抗数千地方卫所军队,不仅不落下风,且战而胜之,令税卒营一战成名,也令他老怀大慰。

一生转战千里,疆场未逢一败,遗憾的不是没能登顶更高位置,而是子孙不足传承。

如今,可以无憾矣!

紫英此番变化得益于柳二郎,如何能不叫他感念?

这次钦差归京,紫英也回家,冯唐详细询问过柳二郎在巡盐过程中的种种举措,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子年纪虽轻,着实不简单。

不对盐商下狠手,是为顾全大局,也是为保全自身,可见非莽撞之辈。然而又非一味妥协,果断断绝盐商偷逃盐课,别出心裁化解盐商反击,足见智谋不俗。其欲和海盗争锋于大洋之上,更见进取心强烈。

此等人物,只要不过早夭折,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可流芳青史。

于是,当时他便嘱咐儿子:“紫英啊,与其和不得意的宗室往来,倒不如多和柳二郎亲近。”

冯紫英闻言大惊,他一直以为自己同乐天郡王往来乃是隐秘之事,不料父亲竟是知晓的。

“父亲,我……”他想要辩解一二。

“不必多说,隔墙有耳。”冯唐说的轻描淡写,结束了父子间的谈话。

冯紫英却为之悚然——如果家中存了耳目,那自己和乐天郡王交往,岂能不被人发觉?

此后他便不敢再去拜会乐天郡王。

回到现在,冯唐对于柳湘莲为何要拜会自己有所猜测,无非是京营练兵有关,却猜不到具体是何事。于是唤来儿子紫英,问他可知缘故。

前阵子税卒营被安王接管,冯紫英也就没了事做,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