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江山百景图(1/2)
四明学派在江浙仕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接到报案,浙江按察使,兼领宁波知府的赵良,便带着一众人等赶赴了四明山-崇礼庄。>
陈观及胡樽以为,三品大员亲至于此,是对四明学派的重视,当然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一下。>
可人家赵良根本不买他们的面子,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连茶水都没喝,径直走向菜园。>
而胡樽引来的新学子-朱英,把藏尸之地,破坏的如此严重,不知其罪不说,还敢对按察使无礼的招手。>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按察使赵良,不仅没恼,还乐呵呵的跑了过去,躬身聆听教诲。>
......>
“你,你是皇上?怪不得,怪不得!”>
袁观想起来了,去岁他在暴昭的府上,见过御赐的仁宗皇帝画像,朱雄英的相貌与其有八分相识,难怪看起来眼熟!>
“袁老先生,四明学派在仕林威望颇重,朕甚慕之,所以微服至此。”>
“可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块牌牌上写的-上村琰五郎,是怎么回事!”>
没找到什么,朱雄英不回轻易表露身份,可在藏匿尸骨之处,挖到了这块牌子,就有正当的借口,将这里的人一体羁押审查。>
自禁海令解除后,朝廷三令五申,无论士庶,通倭者,以叛国之罪论处。名声播于海内的四明学派,堂堂儒门正统,竟然与倭人有联系,太掉价了吧!>
袁观惊诧的看着朱雄英,他很难想象,胡樽推荐的八股天才,挥斥方遒的年轻人,竟然是当今皇帝。而且,人家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冲树大招风的四明学派来的。>
见老供奉为难,胡樽恭声言语道:“陛下,是不是入内奉茶,更方便一些。”>
“好啊!朕在这蹲了两天了,也累了,喝口茶提提神也是好的。”,话间,朱雄英还给赵良,使了个眼神。>
仅仅两天时间,身份地位就发生了巨大的逆转,朱英不在是那个与他们款款而谈学子,而是高高在上,不敢仰视的铁血帝王。>
抿了一口茶,朱雄英淡淡道:“朕对儒家各派,从来都是礼敬优渥的。为人师表嘛,都是道德高洁之人。”>
“可朕没想明白,一向喊着有教无类,对大明的人挑挑拣拣的,为什么愿意收下倭人呢!”>
洪武朝实行禁海令以来,与倭寇往来,或窝藏倭寇,都是要治重罪的。四明学派身为儒家正朔,知法犯法,是不是该罪加一等呢?>
国家奉行儒术治国,是信的过儒家的品行。要是他们不给个合理的解释,那就里通外番,罪该夷灭其学派。>
在胡樽的搀扶下,袁观站起身来,叹息道:“小小的四明学派,惊动了一朝天子,我崇礼上下与有荣焉。”>
“上村琰五郎,一个失踪几十年的人啦,老夫也没想到,他会在那里!”>
“至于此事,还得从我四明学派的江山百景图说起。.......”>
江山百景图,那还得从心学说起,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近百年来,心学逐渐占据上风,理学的地位开始动摇。四明学派想保住在儒门的地位,当然要在心学下了一番苦功。>
经过几十年的钻研,三代数十位大才,以放弃仕途的牺牲,终于将《江山百景图》初稿定了下来。>
此书,总结自三皇五帝至元朝建立,历朝历代盛衰荣辱的前因后果,并从心学的角度给予剖析,如何促成或避免。>
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