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于谦和陈谔,大明未来的两大喷子?(2/3)
>
想到此处,眼看于谦两人就要离去,楚萧连忙出声。>
说话间,楚萧直接上前拦住两人,同时对那个狗眼看人低的伙计询问道:“他二人欠了你多少钱?”>
“不多,三钱银子!”>
店小二手一挥,反问道:“这位,您问这干嘛?”>
“他二人的欠款,我给了。”楚萧开门见山。>
“这位兄台,在下好像与你并不相识?”这时,于谦也疑惑了起来。>
闻言,楚萧则淡然道:“无妨,我二人虽不相识,但既都是进京赶考的举子,我也不可能看着孔孟弟子被这种认钱不认人的羞辱。”>
“无功不...”而这时,陈谔还要拒绝。>
但楚萧却已经将三钱碎银两扔给了跑堂伙计,于谦也只好拱了拱手。>
解决了欠债问题后,楚萧直接让那伙计将二人的包裹扛了回去。>
并且,要了一桌酒菜,准备结交一下于谦。>
“今日,真的是感谢楚兄慷慨解囊了,否则我于谦只怕要露宿街头了。”>
酒过三巡。>
于谦对楚萧感谢了一番后,便忍不住话多了起来。>
于谦嘛。>
他这人就有个毛病,嗜酒如命。>
但是,酒喝多了他话就多。>
于是,就听于谦忽然转头对楚萧问道:“楚兄,你对当今圣上迁都顺天,还有连年征战有何看法?”>
楚萧也有了三分醉意,一听也来了兴趣。>
于谦是个大才,但他如今的眼光还不如以后。>
所以他对于朝廷迁都,还有即将北征阿鲁台的事情理解不透彻。>
于是,楚萧便侃侃而谈道:“对于朝廷迁都和北征的事情,我可能和多数人的看法都不同。”>
“哦?”>
“有何不同?”>
于谦反问道。>
楚萧抿了口酒,畅想道:“都说每三百年就是一个国家的轮回,但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我觉得我们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无数的逆行者,力排众议奋力前行。”>
“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前,不是也没人相信华夏会统一吗?”>
“圣上迁都顺天,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北方草原的诸多部族,我认为这是好事。”>
“再说北伐阿鲁台,或许别人会认为连年的征战,已经让江南百姓赋税繁重,现在急需休养生息。”>
“但我认为,如今的大明需要的不是一个守城之君,而是个能给北方诸多草原部族以重创的皇帝。”>
“江南百姓食不果腹,但边境的百姓却已经要易子而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楚萧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他知道,于谦对北伐的事情看的不长远,以他这样的性格肯定会吃亏。>
所以,这番话也算是给他开开窍。>
果然。>
楚萧这番来自于后世的谈吐,让于谦明显怔了一下。>
但就在这时...>
“你这话我不认同。”>
忽然,只见陈谔在一旁摇头晃脑道:“连年征战本就消耗国帑,而且京师乃国之根本...万一要是兵败阿鲁台,哪一天他们兵临城下了,那到时候再南迁可都...”>
“你喝多啦!”>
陈谔的话还没说完,楚萧就直接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