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关于导演(2/4)
论将会在整个梦想星的观众的视野下接受审核,乃至于话题批判。>
但是这又如何呢?难道还怕差评吗?>
一个导演将自己的思想,对于情感产生出来的共鸣,再通过视听语言,通过剧情,通过演员,讲述出来。这种身为创作者的悸动,这种癫狂如同创世神一样的畅爽感!>
谁能够拒绝?>
一部整个剧组耗尽心血、每一个组员齐心协力完成一个好故事的成就感,在成片之前整个剧组的每一个人,不是都会夹杂着兴奋、怀疑、苦闷、希翼、期待、悔恨……>
无穷无尽的情绪!>
就只是为了一部电影!>
当然了,有的电影它本身就不是往电影去靠的,更多的是具有别的作用,那肯定是另当别论的。>
烟雾在陈论的周身萦绕着,原本狂躁的情绪跌落下来,理智终于回归,整个人又恢复了冷静。>
只是因为电影创作者们引申的想到了电影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观众。>
陈论一直认为,对于一部正儿八经的电影来说,它的整个成片质量,它是否具有吸引力,可以直接的把观众带去电影院,诸如此类的这些,只有真正观看过电影的观众们才有说话的权利,也是这其中能标榜的最重要的参考标准。>
换句话说,电影是大众艺术。>
事实上,这是一种悖论,既是大众又是艺术,大众与艺术的确是具有着某种意义上的相悖。>
对于有理想的电影人,对于有追求的电影人,电影肯定先是一种艺术,但是也是要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
不是说不可以做一些极致的私人表达,陈论的电影其实都是比较私人的自我表达。但是他电影中的元素是会被更多人和市场认可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陈论的东西不属于那所谓的曲高和寡那一趴。>
曲高和寡,遗世独立。>
怎么说呢?有的导演的确做到了,众神殿里,这种类别的导演还真不少,塔可夫斯基,伯格曼,安哲(这位相比那些非常变态的众神,这位算是最弱的那一挂了),贝拉塔尔(这位的长镜头和电影院理论收到他的老师杨索影响太深,而且他的长镜头语法还不一定比自己的老师强)【更严谨地说,贝拉塔尔是当了杨索的副导演,对于电影人来说,这就是典型的师生关系。】>
这类的导演还有很多…..>
库布里克肯定是不算的,他的电影大众接受度都很高,也很好看,除了《巴里林登》属于是艺术求追电影之外,但是尽管如此《巴里林登》还是很好看的,剧组上也又些意思。>
之所以突然说道这些导演,那是因为,让陈论来一个一个的点出这些导演的背景和创作支持吧!>
塔可夫斯基,什么身份?他爸是大诗人,他妈也不是普通人,拍片一直国家支持,在《乡愁》之前被驱逐出境,但是那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盘,有人支持他继续自我发挥。>
换句话说,他的自我表达时候这一套完整的原因,所以学不来,因为人的内心里面的底子不一样。>
顺便说一个有趣的事情,塔可夫斯基出道,也就是大学毕业拍的毕业短片,陈论记得还是叫做《杀手》?库布里克第二部长片也叫做《杀手》,巧合吧。>
那部短片的成色,不如陈论上一世拍的短片。当然了,这么比较有些不公平,毕竟陈论那时候已经是博采众长,学习了很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强,陈论是觉得自己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不迷糊。>
但是塔可夫斯基呢?拍的是犯罪加他自己的经典自我审视,好吧俄国文学是这样的,顺便说一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