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好评爆炸(1/4)

“最极致的爱!最极致的恨!导演陈论带来了一部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电影《老男孩》!”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梦魇,在看完之后,还是会一直想起,一直想起这些人对于爱与世界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交流和伤害,今年戛纳电影节最强的电影之一就是《老男孩》。”

“爱与恨缠绕着宿命,每一个人都是身不由己,这就是《老男孩》。”

“美丽联邦电影界继陈开歌导演之后,又一位优秀的导演加入戛纳大家庭!但是他完全不同,作品非常具有作者论的样子。《老男孩》戛纳首映。”

——《欧联邦日报》

“戛纳国际电影节今年可看度最高的电影,《老男孩》。”——《对岸日报》

“《老男孩》,一部让人三观尽碎的美丽联邦电影。”——《岛国日报》

“最狂傲的导演!号称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的最好电影!”——《某某编辑部》

“惊!某导演号称自己的电影是最近十年最好电影!”——《越来越离谱的地摊报纸》

......

该吹的肯定都会来的,陈论看着耳朵一大早就去买的报纸,一张一张德看过去,又是觉得牙龈里面发酸,又觉得还是媒体人们有才华,这些玩意写的就离谱了。虽然这就很人间真实,电影好,就开始疯狂乱吹,如果这部电影不行,或者是一部大闷片,想都不用想,这些东西肯定是不存在的。

要知道现在正是戛纳积极转型的时期,对于艺术片的判断比以前更缓和了一些,不至于那么推崇。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包括《老男孩》在戛纳电影节期间放映的场次安排都是有具体的时间的,毕竟参展电影的可不少,但是展厅的数量在现在来说还是太少了,一部一部轮着来,也放不了多少次。

但是电影节可是具备商业性质的,一部明显观众多,观众喜欢的电影,可不会就这么在死硬的安排之下,就放那么几次。

要求加映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那么就等着吧,等着《老男孩》究竟可以走到哪一步。

况且,陈论的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要去要争夺最高奖金棕榈的,这时候这些宣传都是好事情。

而且,陈论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了目前戛纳电影节的正确。那就是电影之中具备的明显的商业因素,别看这个好像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真的实施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毕竟很多导演都已经习惯了某种模式,或者说白了就是文艺片的拍摄模式。

文艺片说白了就是一个作者化的类型片。无须太去神话这种片型,纯粹的个人表达人人都可以,不过就是有好有坏罢了。

所以后来另外两大的片子很多时候甚至比戛纳的片子要艺术多了,但是吧,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戛纳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吗?

止步不前,在这个时代是很难能够继续好的,因为放不下所谓的身段从而把自己不进步当作一种好,这显然是不对。

想了想曾经的那些大导演们,哪一个不是勇于去打破,勇于去创新?要敢于去打破现存的枷锁,才能够有利于电影这个东西的发展和进步的。

况且,说一个最现实的,电影对于电影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就是看电影的大众来说,说得难听一点可有可无,一种消遣时间的东西罢了。

所以,你搞得那么曲高和寡,搞得那么高高在上,搞得那么艺术,那么具有门槛,你是要干嘛啊?

当然了,你要走纯艺术,你要当塔可夫斯基,要当贝拉塔尔,也是随便你的。那么就不要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