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镣铐起舞(2/4)

是搞不明白李姐和范某某的关系,于是又继续说道,

“李姐想要把范某某捧成第二个扬雪,甚至于她可能想要范某某当我们公司的第一花瓶,毕竟汤汤的地位她撼动不了。我想李姐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耳朵看着陈论信心十足的样子,显得非常有把握,但是耳朵也有自己知道的情报,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啊。

耳朵点了点头,然后就示意自己走了。

陈论招了招手,看着耳朵慢慢的走出了办公室的门。

陈论的手指在桌子上富有节奏的敲打着……

耳朵的剧本,平心而论很差吗?

不算差,甚至于还很不错,陈论是思考了很久的,但是好的剧本对于院线电影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说的残酷且现实一些,没有任何意义。

想要用一个剧本或者说一个故事打动投资方,那只是纯纯的幻想。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有才华在电影界一定会得到回报,好故事好电影一定能收获到好的结果。

但是,事实上,在陈论开始着手院线电影之后,陈论就明白不是这样的。

电影确实是需要艺术和才华,毕竟是一个搞创作的行业,但事实上,制作电影是工业的,而且绝对不是一门存粹的艺术。

毕竟拍电影本身就是工业的,各个工种都是需要科学技术来提升的,更别说关于宣发和恶性竞争的一些不干净的手段了。

就像陈论一样,他的目前两部长篇电影,哪次不是搞出浩大的宣传营销浪潮,先得让人知道这部电影,才能让观众进电影院。

这就是一个无解的垂直关系,陈论就是在耍手段,但是结果是好的,不是吗?

至于其他的关于电影本身的,剧本、制作、艺术追求诸如此类的,在电影变成院线商品的时候,上述的这些东西就是商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了,还是得先让大家进去看货才行啊。

换句话说,去电影院看电影有时候有点像是开盲盒。

倒霉了就骂街,成了爽一波。

当然,说好听点,很多艺术化和理想化的导演,会选择走电影节这条路。说不好听点就是只能够通过这条路去抱团却暖了。

但实际上,包括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内的绝大部分电影节,可不止是有作品和艺术的,还有钱。

电影节可是一个有盈利性质的玩意,你有钱可以入围,你有关系也可以入围。可别小看了入围,入围意味着这个圈子你也可以踏进去了,一个圈子只要能够踏进去,就有无限可能。

比如说陈论的戛纳金棕榈,可不是但因为《老男孩》是一部好电影,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杨导的能力,还有当时戛纳系对于美丽联邦的好感动。

任何成功,某种程度上都属于运气。

更别说,在这些所谓的电影节后面的利益互换了,陈论之后肯定也会被邀请去当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的一员,那时候不也是在偿还吗?

说回耳朵的电影,陈论其实是有心想要帮忙的,毕竟是最好的兄弟,但是一想到耳朵的电影风格,这个忙帮不了。

除非自己去当监制去架空他,不然怎么帮都是一个下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可能性。那就只能够让他去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吧,大不了到时候给他几个剧本,让他扳回一局,现在还是让他自由发挥吧。

陈论伸手将手中的烟头摁灭,静极生动,打算出去溜溜,然后回家再把那个案件看一看,摸索一下,然后再去想一想可以选择什么剧本来进行表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